食不過佳,充饑則可。餐桌雖小,卻傳承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文明有禮,崇尚節儉的優良傳統。盡管我們的物質資源逐漸豐富,但勤儉節約的觀念和習慣仍不過時,也絕不能丟。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的沖擊更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目前,青島黃海學院學前教育學院的志愿者開展以“光盤行動”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
活動中,志愿者利用午間就餐時間,在食堂設立文明引導崗,監督學生就餐排隊一米距,餐余垃圾的分類歸置,餐具的擺放和光盤行動的落實情況等。

志愿者認為,實施光盤行動,其實就是節約糧食。節約糧食是同學們義不容辭的任務,哪怕一點一滴也不允許。如果每個人節約一粒米,那就是節約14億粒米,這14億粒米就能讓一部分饑餓的人吃上一頓飽飯。所以,同學們吃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學前教育學院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節約糧食的正能量,讓同學們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學們從這次活動中受益良多,紛紛表示自己以后一定要堅持“光盤”。
一粥一飯,當恩來之不易;半縷半絲,恒念物力維艱。無論是從《朱子家訓》到《憫農》;還是晉后王元姬殷切言語:“世事浮沉,當秉儉行之節。”始終證明節儉是中國人民上下公認的美好品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流傳至今的優良傳統。如今我輩少年郎,曄曄如扶桑,更望我輩積極響應國家光盤行動指導,暢行節儉之風。
光盤行動,始于你我,黃海學前在行動!
初審:孫小南 復審: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