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引導學生憶苦思甜,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前教育學院于11月22日組織開展“觀看紅色電影,緬懷革命先烈"活動。
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同學們時而激動、時而欽佩、時而氣憤,一幅幅感人的畫面和驚人的壯舉在同學們的腦海里不斷回放。《八佰》通過重現歷史場景,歌頌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加強了對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教育,肯定了革命的正確性。該電影充滿了革命激情,再現了中國革命的宏偉歷史卷軸;它描寫了中國人民為抵抗壓迫,追求民族和個人解放,建立美好社會制度而進行的生生不息斗爭。
觀影結束后,同學們紛紛寫下觀后感,抒發自己對英雄先烈的敬佩之情。
方儀:戰爭是萬惡的,和平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吾輩不應忘記這血的教訓,當以自強不息去敬畏先驅。這種近似殘暴,令人發指的場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幀幀生離死別帶來的只有痛心與沉重記錄不去忘記,是我們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驅們當初最真摯的期望。
蘇悅:一條蘇州河,一岸是槍林彈雨的人間地獄,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間天堂。人與人的隔膜障壁,近乎絕望的刺眼對比,再現了抗日戰爭背景下真實的上海,真實的中國。
馮欣甜:我想每個為了這場戰爭犧牲的人,他們的內心一定非常的強大,他們為了現在的繁華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犧牲。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那些阻礙我們通往美好生活的事情,我們總會努力的跨過它,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我們中國一定會強盛起來,我們再也不是那個軟弱無力、任人宰割的中國。
《八佰》中所包含的精神熏陶和洗禮是不可或缺的,堅持對“紅色經典電影作品”的堅持,對理想的堅持、對光的渴望以及對革命英雄中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勇于犧牲的崇高品質的贊譽,是作為新時代青年的同學們心中深處的永遠不能遺忘的。希望學前教育學院的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時刻提醒自己,銘記歷史,貫徹落實先輩們的精神,將愛國化為實際行動。
初審:孫小南 復審: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