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山東省委大力推進“山東手造”品牌打造與產業鏈培育的有關要求,根據山東省委宣傳部等部門部署山東手造推進工程的具體要求,為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由青島市委宣傳部作為指導單位,青島日報報業集團聯合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市總工會等單位,共同主辦“青島首屆手造節”。5月22日,“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決賽在青島市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易州路廣場舉行。
(與非遺代表性剪紙傳承人薛玉紅老師合影)
“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自3月7日啟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大眾參賽熱情高漲。歷時兩個多月,收到來自文旅、文聯、工會、高校、銀行和企業等提供的1300余件作品,涵蓋非遺、傳統工藝、現代設計等多個領域。大賽于4月19日在青島日報社召開了手造設計大賽專家評審會第一次會議,并在決賽之前組織了五輪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104件手造作品入圍決賽。我校學前教育學院2020級學前教育學院本科2班鄒香同學通過作品提交、初輪評選,突出重圍,進入決賽。她借用刻紙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相結合進行創作,用生動的形式宣講中國故事。
(現場教小朋友體驗刻紙)
(比賽現場)
決賽由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復審以及終審。評審委員由青島手工藝和民俗專家、非遺評審專家、高校數字創意專家、數字和品牌傳播專家組成。鄒香同學在現場專心致志的完成手中的作品,一把簡單的刻刀,一張普通的紙張,經過她細心轉動著刀尖兒,精心的雕刻,一件件蒼勁有力、精致美觀的作品逐漸成形、完工,呈現在眼前,令人目不暇接。面對評審團,她從容不迫,用專業去說服,用熱情去打動,贏得評審員的認可。青島市手工藝協會會長魯漢現場評價到:“作為一名大二學生,能夠刻出這樣的作品,非常不錯,并且,她十分有悟性,她的刀法、線條走向十分靈動、流暢。非遺手工藝就是需要這樣的年輕人去一代一代的傳承、延續。” 不知“結局”如何,但是每一刀都必須謹慎細致。刀起刀落,轉瞬即逝,然而為了這短暫的瞬間,鄒香同學卻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磨礪雙手和意志。對此次比賽,鄒香同學表示:“本次決賽選手都是不同行業的手造專家和非遺傳承人,能夠與各位老藝術家、老師們學習交流,真的是榮幸之至。本次比賽,收獲頗豐,也更加堅定了我學習刻紙的信念,我們有必要學好中國文化,做一個文化自信的新一代好青年,我們也有責任將華夏民族悠久的民族瑰寶傳承并發揚光大。”
(評審團評審)
(評審團評審)
本次“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決賽中,一個個驚艷的手造作品,凝聚了一代代手藝人淳樸的“匠心”,展現了傳統文化無可比擬的生命力。老里院、新手造,一場傳與承的雙向奔赴展現的淋漓盡致。
(比賽現場)
學前教育學院一直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圍繞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各類手工教育,舉行各類比賽,提升同學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望同學們能夠學習鄒香同學認真、執著、創新的匠人精神,認真學習專業技能,接過前輩不朽的精神,將中國文化藝術綿延更迭,發揚光大,為我校增光添彩!
初審:孫小南 復審:張龍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