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的勝利。
中國革命的發生和勝利不是偶然的,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對中國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促使中國人民走上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斗爭的歷史道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對外依靠帝國主義的支持,對內以封建地主階級和官僚買辦資產階級作為社會支柱,把自己置于中國人民的對立面。抗日戰爭后,蔣介石集團堅持獨裁統治和內戰政策,把全國各階層人民推向饑餓和死亡,迫使他們奮起團結自救。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的結果。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徹底擺脫失敗的厄運,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勝的力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得出的科學結論,是他們基于自己的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千千萬萬先烈和全黨同志、全國各族人民長期犧牲奮斗的結果。為了實現始終堅持的理想和主張,為了贏得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前赴后繼的不懈奮斗,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創建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28年的時間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無數的優秀戰士。黨的許多卓越領導人,如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鄧中夏、蘇兆征、彭湃、陳延年、惲代英、趙世炎、張太雷等,許多杰出的將領,如方志敏、劉志丹、黃公略、許繼慎、韋拔群、趙博生、董振堂、段德昌、楊靖宇、左權、葉挺等,也都在這場前赴后繼的偉大斗爭中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正確制定和實施路線方針政策的結果。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革命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鍛造出了有效的克敵制勝的武器。由于中國人民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嚴重壓迫,在中國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群眾基礎是十分廣泛的,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是堅持和發展革命的政治基礎;由于中國沒有資產階級民主,反動統治階級憑借武裝力量對人民實行獨裁恐怖統治,中國人民的革命只能以長期的武裝斗爭作為主要形式;在工人階級人數很少而戰斗力很強,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中國,建設一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黨,是極其艱巨的任務。毛澤東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把革命引向勝利,一條根本性的經驗就是,必須立足于中國的革命實際,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這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一旦被中國人民所接受,就轉化成對中國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偉大的物質力量。中國革命的歷史充分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掃清了主要障礙,創造了政治前提;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從此,幾千年來受壓迫、受奴役的中國人民成了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
初審:孫小南 復審: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