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6月2日下午,學前教育學院于知韻樓001教室召開“非遺進校園,文化有傳承”系列講座。本次講座學前教育學院特邀山東省首批“齊魯文化之星”、青島拔尖人才、青島網紅天團主要成員、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評定中心專家組成員。民俗、民藝專家,民藝收藏家,青島市手工藝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青島手工藝博物館館長魯漢作為主講嘉賓,為學前教育學院學生講解“中華傳統紋樣的吉祥寓意”。

在講座開始時,魯漢老師便點明了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精神內核。借此開篇,魯漢老師以中文數字為切入點,向同學們介紹了帶有中文數字的中國傳統紋樣中的吉祥寓意。帶有中文數字的吉祥紋樣是中國文化中頗具特色的民間文化,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魯漢老師從數字“一”到“十”出發,再到“千”、“百”、“萬”,分別舉例介紹了帶有中文數字吉祥紋樣的內涵與寓意。從“一團和氣”到“和合二仙”,再從“七星高照”到“八仙過海”,魯漢老師把大家熟知的成語結合中國吉祥紋樣,將其中蘊含的吉祥寓意以生動且直觀的形式分享給同學們。隨著魯漢老師的講解,同學們也對中國傳統吉祥紋樣也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同學1:通過這次講座,我知道了中國傳統紋樣是必定帶有含義的,而且這種含義都是吉祥且美好的。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屬于中國人獨有的浪漫”。
同學2: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紋樣體系的龐大,也感受到了其中的無限魅力。今后我也想為“非遺”的發展與普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學3:今天我的收獲頗豐,學習到了很多關于中國吉祥紋樣的知識,我會在未來的學習中,思考如何將“非遺”內容結合到學前教育專業中。
通過此次講座,魯漢老師的分享讓同學們增長了見聞,豐富了知識。同學們不僅對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有了進一步了解,而且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本次講座旨在提升同學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使同學們更加了解和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學前教育學院致力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堅定文化自信,繼往開來,將中國文化藝術綿延更迭,發揚光大!
初審:孫小南 復審:張龍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