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本科專業開設于2013年,2017年獲批校級特色專業,2022年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師范生免試認定中小學教師資格改革試點專業。專業學制4年,畢業頒發教育學學士學位,辦學地點為青島黃海學院校本部。專業所在學院獲評全國高校美育先進單位、全國高校美育教學優秀成果獎、2020年被授予“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青島手工藝協會傳承教育實踐基地”。2021年基于學前教育專業成立“嬰幼兒教育與服務”產業學院。
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及畢業要求(2019版)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具有扎實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適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需要,能在各類幼兒園從事教學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潛質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經過5年左右的實際工作,能夠達到如下目標:
目標1:熱愛幼兒和幼兒教育事業,能夠以高尚的教師道德品質服務從教崗位。
目標2: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具備良好的保育和教育能力,并能與幼兒及幼兒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目標3:具備能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有教育價值的問題且能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
目標4:能適應幼教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成長為青年骨干教師。實現“一年入門、兩年站穩、三五年基本成才”的新教師可持續發展目標。
二、畢業要求
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基于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學會發展四個維度提出八方面的畢業要求,并進一步分解成21個指標點。
(一)踐行師德
1.師德規范
熟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增強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己任;遵守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依法執教意識,立志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1-1[政治信念]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2[職業道德]熟悉幼兒教育的政策法規,遵守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依法從教意識,具有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精神和遵紀守法的優良品質。能夠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己任;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立志成為“四有”好老師。
2.教育情懷
具有從事幼兒教育的意愿,理解幼兒教師的專業性,具有為學前教育發展服務的社會責任感;具有積極樂觀的情感、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具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工作細心、耐心;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
2-1[專業認同]清晰地認識幼兒教師職業的性質,具有從事學前教育專業相關工作的意愿,認同幼兒教師工作的意義。
2-2[職業使命]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富有愛心和責任心,尊重幼兒獨立人格和個體差異,關愛幼兒,樂于為幼兒健康成長創造機會和條件。
2-3[人文素養]具有人文科學精神,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具有初步的人文、科學和信息素養;具有積極的情感態度,端正的生活態度,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到儀表整潔,舉止文明。
(二)學會教學
3.保教知識
具備良好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學前教育知識體系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掌握幼兒園保教活動的基本方法與策略,了解五大領域的相關知識,注重知識的聯系與整合,理解領域知識與幼兒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系。
3-1[基礎知識]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專業基礎知識;了解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
3-2[專業知識]掌握3-6歲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規律;熟悉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要求和基本原則;掌握科學照料幼兒日常生活的基本方法;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日生活安排、游戲與教育活動、保育的知識與方法。
3-3[知識整合]掌握幼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理解幼兒園各領域教育之間的聯系,能在教育實踐中綜合運用各領域知識,實現各領域教育活動內容相互滲透。
4.保教能力
能夠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并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運用幼兒保育與教育知識,能夠規劃一日生活、創設環境、合理設計并組織活動。具有觀察幼兒、與幼兒談話并能記錄與分析的基本能力;能夠對幼兒園活動進行評價。具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基本理論,了解學前教育改革前沿知識,具備初步的教學研究能力。
4-1[教育能力]能夠掌握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熟悉幼兒保育與教育知識。能夠掌握音樂、舞蹈、美術、手工等藝術素養技能,掌握“三字一話”基本技能,能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育教學。
4-2[保教能力]合理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具有將教育靈活地滲透到一日生活中的能力,科學照料幼兒日常生活,做好班級常規保育和衛生工作,能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同時,能夠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年齡特點,選擇教育內容,確定活動目標,設計教育活動方案;學會運用多種適宜的方式實施教育活動;創設合適的教育環境,能合理設計和組織實施教學活動、一日生活活動、游戲活動等。
4-3[評價能力]能有效運用觀察、談話、家園聯系、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了解和評價幼兒;能夠運用評價結果,分析、改進教育活動開展,促進幼兒發展。
(三)學會育人
5.班級管理
能以幼兒為中心,合理規劃與充分利用時間、空間和資源,創設有利于幼兒生活、游戲和學習的成長環境。掌握班級管理知識,能夠依據幼兒園班級的特點,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與規則,具備安全管理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能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和師幼關系,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班級氛圍。
5-1[組織管理]認識幼兒園班級管理的重要性,能根據幼兒園班級特點創建良好班級環境、秩序和規則。
5-2[環境創設]合理利用時間、空間和各種教育資源,能合理規劃、執行、調整班級一日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關注幼兒日常行為,營造平等、輕松、積極的班級氛圍,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和師幼關系。
6.綜合育人
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注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意志品質的培育,理解環境育人價值,了解園所文化和一日生活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將社會性、情感教育靈活地滲透到一日生活中,整合利用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等多種教育資源,開展多渠道、多方式的全員育人。
6-1[全面育人]了解不同年齡、有特殊需要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并能理解幼兒在發展水平、速度與優勢領域的個體差異,初步掌握應對的策略與方法。
6-2[全程育人]堅持立德樹人,熟悉幼兒社會性以及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注重培育幼兒良好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積極情感體驗。
6-3[環境育人]樹立環境育人的理念,了解并認同園所文化和一日生活對幼兒發展的價值,能夠對幼兒、家長、教育工作、保育工作進行初步科學、有效的管理。
(四)學會發展
7.學會反思
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和前沿動態,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的意識;能夠適應時代和國內外教育發展需求,進行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能運用批判性方法,能科學解決學前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
7-1[終身學習]能閱讀國內外專業文獻,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發展的特點與發展趨勢,具有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的意識。
7-2[職業規劃]能夠依據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需要合理制定不同階段的學習與職業生涯規劃。
7-3[反思能力]初步養成反思的習慣與意識,具有批判精神,并能在教育實踐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解決學前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
8.溝通合作
能夠積極參與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具有團隊協作精神,且具備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掌握溝通合作技能,積極組織或參與開展小組互助和團隊合作學習。
8-1[溝通交流]掌握家園溝通、師幼互動基本的言語、非言語溝通技巧,能夠適應現代社會交流溝通的需要。具備溝通交流的知識、技能與方法,積極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專題研討、團隊互動等協作學習活動。
8-2[合作參與]準確把握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定位,具有協同合作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與同伴合作共處,通過積極開展小組互助和合作學習獲得經驗。
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及畢業要求(2023版)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需求,秉承“知行合一”的校訓,落實學校四文化融合育人的辦學理念,立足青島,面向山東,服務全國,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熱衷教育事業、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專業實踐能力強,具有持續的自我發展和反思意識及能力,能在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勝任學前教育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幼兒教師。
畢業后五年的預期目標:
目標1:熱愛教育事業,堅守幼教崗位,傳承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呈現良好的政治素養,展現高尚的職業道德,彰顯教育情懷。
目標2:持續深入教育實踐研究幼兒成長,系統提升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認識,具備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綜合素養,具有科學精神,能有效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自主游戲、自主發展,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
目標3:勝任班級管理工作,能有效落實不同學齡段的銜接;創設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秉持幼兒五大領域綜合素養的可持續發展,創設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和教育契機促進幼兒發展,得到幼兒的喜愛、家長的認可。
目標4:持續追求職業發展,主動深入實踐開展深度學習、反思、研究,積極開展教育實踐改革;以開放積極的態度有效進行溝通和團隊合作,成為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成員。
二、畢業要求
1.師德規范
熟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增強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己任;遵守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依法執教意識,立志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2.教育情懷
具有從事幼兒教育的意愿,理解幼兒教師的專業性,具有為學前教育發展服務的社會責任感;具有積極樂觀的情感、端正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具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工作細心、耐心;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
3.保教知識
掌握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掌握幼兒園保教活動的基本方法與策略,熟悉五大領域的相關知識,注重知識的聯系與整合,理解領域知識與幼兒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系。
4.保教能力
能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科學規劃一日生活,創設并利用環境,合理設計、實施和評價幼兒園活動。具有觀察幼兒、與幼兒談話并能記錄與分析的基本能力。具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了解學前教育改革前沿知識,具備初步的教學研究能力。
5.班級管理
熟悉幼兒園班級的特點,掌握班級管理的方法,合理規劃時間和空間,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師幼關系。
6.綜合育人
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注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意志品質的培育,理解環境育人價值,了解園所文化和一日生活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將社會性、情感教育靈活地滲透到一日生活中,整合利用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等多種教育資源,開展多渠道、多方式的全面育人。
7.學會反思
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和前沿動態,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的意識;能夠適應時代和國內外教育發展需求,進行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運用批判性思維能開展自我反思和改進;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能運用批判性方法,能科學解決學前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
8.溝通合作
能夠積極參與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具有團隊協作精神,且具備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掌握溝通合作技能,積極組織或參與開展小組互助和團隊合作學習。
初審:孫小南 復審:張龍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