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沙龍系列——“教育托起未來”
周四晚七點,在虎山教學樓001進行這一學期第一次的讀書沙龍活動,主題是“教育托起未來。”主持人是入黨積極分子代表逄鑫玥。
第一位分享者是朱露露,她帶來的書目是《孩子們,你們好》,點評者是劉軼。本書的作者是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阿莫納什維利是著名的格魯吉亞教育家,心理學博士、教授,是繼蘇霍姆林斯基和贊可夫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是合作教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創建了被簡單稱作沒有分數的教學體系,又稱以實質性評價為基礎的教學體系,重在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積極性、自覺性,培養自我控制和自我評價的能力,形成有社會價值的、內在的有效的學習動機。其著作《孩子們,你們好!》被堪稱“教育交響詩”,可與馬卡連柯的明著《教育詩》相比美。這本書是根據他長期進行沒有分數的教育實驗的成果寫成的描述小學教育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孩子們,你們好!》主要描述小學一年級教學和教育工作。阿莫老師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執著的愛深深打動了我。整本書表達了阿莫納什維利的教育主張:教育首先必須遵循人道主義原則和使學生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其主要內容是:教師要熱愛、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們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同時,要排除權利主義、強迫主義、侮辱主義、粗暴主義作風等種種違反教育原則的表現形式。
第二位是李鳳佳,點評者是王鳳麟,她的書目是《幸福的大桌子》,作者是日本的森山京。這本書其實是一本繪本,主要內容是兔奶奶和兔爺爺還有他們的六個孩子生活在一起,他們住在一個溫馨的家里,家里有一張很大的桌子。他們一家人經常會在桌子前面吃飯、喝茶、聊天、休息。但是在一年前,兔爺爺離開了這個家,過了三年,兔奶奶的小兒子想去航海,他也離開家去當海員了,有過了幾年,兔奶奶的二兒子和她的一對雙胞胎女兒也離開了家,二兒子想當一名廚師,兩個雙胞胎女兒,一個想當護士,一個想當芭蕾舞家,她們倆都到學校住宿了。六年過去了,兔奶奶的大兒子和大女兒也離開家,大女兒嫁到了很遠的地方,大兒子去汽車廠工作了。空蕩蕩的房子里只有兔奶奶一個人和一張大桌子了,兔奶奶感到很寂寞,她時常想起來她們一家八口人在一起的日子,孩子們還小的時候,他們總是在這張大桌子上寫作業、看圖書、畫畫、下棋。而兔奶奶呢,她總會在大桌子上燙衣服、做蛋糕、補襯衫。正當兔奶奶想著想著,她的小兒子突然回家了,原來下個月就是兔奶奶的生日了,小兒子想要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聚集起來,給兔奶奶過生日,兔奶奶聽了十分高興,她仿佛又回到之前溫馨的日子了。讀完這本書,我的體會是家庭教育也十分的重要,每個孩子都會長大成人,做家長的不應該太過于束縛他們,而是要給他們自由的空間,就跟兔奶奶的六個孩子一樣,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志向,盡量去支持他們。還有一點,不管孩子走到多遠,都要時常回家看看,因為家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就想書中的大桌子一樣,大桌子便是家庭幸福的代名詞。雖然這本書是一本繪本,但我覺得不只是幼兒可以看,我們成人也可以看,相信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觸。
第三位是王雙秀,點評者是王南,分享的書目是《早期教育與天才》這本書對早期教育的時間界定在0——8歲之間,就是整個幼兒期,也或是在孩子進入正式校門之前,就應該進行教育。嬰兒剛來到世上,猶如一張白紙,有待他自己描繪,也需要家長去幫他描繪,在白紙上作畫,很容易做出一幅好的作品來。如果畫不小心畫花了,或者已經很糟糕了,再想畫好,難度可想而知了。書中有這么一句話“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在孩子智力微露曙光時開始。”我很贊同,孩子教育越早越好。中國俗話說:“孩子3歲看小,6歲看老。”雖然有夸張的成分,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難看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第四位是劉秀,她分享的書目是《大學四年要做的101件事》,點評者是孔艷平, 四年前跨進大學校門,我們心中充滿了理想:四年后走出學校,才發現背后留下了那么多遺憾。大學里要做的事很多,哪些事有意義,哪些事又是浪費時間呢?。當然,你不可能把這101件事全部完成。但只要勇敢嘗試,你就能得到人生中最充實的四年時光。
第五位是李艷麗,分享的書目是《窗邊的小豆豆》,點評者是黃文靜,老師需要傾聽孩子,小林校長經常傾聽孩子們的想法,并且不斷的鼓勵他們,他對小豆豆經常說一句“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他經常對高橋君說一句“你絕對能做到”。從而孩子們是幸運的孩子,他們能夠獲得第一,拿到獎品。蹲下身子是傾聽的必有姿勢。傾聽優秀學生的,還要更多傾聽弱勢學生的,傾聽他們微弱的聲音。傾聽弱者聲音,是一種可貴的偏愛,一個優秀教師就是要有一雙偏聽偏愛的耳朵,就像小林校長一樣,偏聽學生的詞不達意,偏聽學生的童言無忌,偏聽學生的啰里啰嗦。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將他們的想法真真實實表達出來。作家劉墉說:聽話是,集中注意力于說話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德性!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中說: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更是說明了傾聽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做為老師,我們要以身作則,學會傾聽,努力成為“耳治模范”。
最后,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的樂趣吧!
學前教育學院黨總支
2018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