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預防網絡電信詐騙”主題講座于藝術學院開展,來自2020級環境設計本科1班的龐欣佳同學是本次講座的主講人。
“什么是電信網絡詐騙?”“有沒有同學經歷過電信網絡詐騙?”面對現階段我國嚴峻的詐騙形式,龐欣佳同學向在場的同學們拋出了這樣兩個問題,并向大家展示了每年因詐騙損失的金額高達上億元。其中,大學生被詐騙的事件更是比比皆是。全民反詐,刻不容緩。
社會因素:詐騙犯罪的增多是由經濟社會發展和刑事犯罪規律所決定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當前中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期,誘發刑事犯罪的各種消極因素大量存在。
形勢特殊:電信詐騙是一種低成本、高回報的犯罪,詐騙的手法很簡單,很容易傳播、仿效。這是一種投入很低、回報很高的犯罪形式。
手段多樣:網絡詐騙團伙往往分工細致,嚴密組織方案并進行演練,待方案成熟后進行詐騙,使受騙者在短時間內難以辨別真偽。
傳播細致:互聯網已經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在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許多隱患,網絡隱私泄露就為詐騙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龐欣佳同學利用三個短視頻向大家展示了我們身邊真實發生的詐騙案例,并告知大家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并告知導員及家長。
一、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二、凡是叫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三、凡是通知中獎及領取補貼要交錢的;四、凡是通知“家屬”出事先要匯款的;五、凡是在電話中索要個人隱私信息的;六、凡是叫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七、凡是叫你賓館開房接受調查的;八、凡是叫你登陸網站查看通緝令的;九、凡是自稱領導要求匯款的;十、凡是陌生網站需登記銀行卡信息的。
最后,學院還為同學們印刷了反詐騙標語的條幅,每位同學都認真的簽名并承諾。不信謠,不傳謠,不貪圖蠅頭小利參與刷單,校園貸款等等活動。培養正確的思想意識,用科學的思想理論武裝我們的頭腦。
此次會議的展開進一步提升了廣大學生的防詐騙意識,維護了廣大學生的切身利益,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進一步引起了同學們對網絡詐騙的警惕和重視。身為大學生的我們,要有憂患意識,面對各種誘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遇到事情向導員及家長尋求幫助并及時報警。讓我們攜起手來做知法守法的黃海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