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教學科研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科研
          “教”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 《中國文化概要》課程組交流會
          發布時間:2024-04-11瀏覽量:1435

          4月10日下午,大學英語教學部《中國文化概要》課程組在知誠樓407 圍繞教學過程中的術語翻譯和學生的發音問題進行了討論。

          《中國文化概況》是我校非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的現用教材,該書不僅包括中國文化的基本知識點,也涵蓋了中國的戲曲、中醫、繪畫、體育等傳統文化瑰寶,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和探討的深入,老師們針對教材的部分內容做了進一步交流。

          畢曉杰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發現該書存在一些外宣詞匯、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現象,例如在課本11頁,課文中提到“After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Liberation Wa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教材中對于“抗日戰爭”的翻譯為“anti-Japanese War”。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確保學生獲得準確的知識,畢老師秉著嚴謹的教學態度,查閱資料后發現,“Anti-”前綴表示反對,后面加上民族或人民構成的復合詞會帶有仇視意味。因此,“Anti-Japanese”在英文表達中很容易被誤解為是 “反對日本”“反對日本人”,甚至可能被解釋為”對日本主動發起攻擊”,扭曲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正當、正義性。

          參考China Daily 以及中國編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此處的中文的“抗日戰爭”完整的含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英文應當是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如此更好反映出此戰事是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是正當的自我防衛,國外讀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哪一方是侵略者,哪一方是正義方。老師們對教材用詞的深入研究無不表現出“為師者”的認真治學態度。

          同時,針對學生發音問題,課程組也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賈凱老師認為,學生發音不準確、語調不自然等問題主要是由于缺乏語言環境和自信所致,因此建議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模仿母語者發音,尤其區分英語和漢語的發音區別,不要將英語單詞孤立,而是放到句子里,了解不同的搭配下單詞的連讀、吞音等變化。此外,賈老師還建議大家給學生推薦使用“猩際教育”或“趣配音”APP糾正自己的發音,逐步增強自信。

          課程組決定在課堂教學中增加發音練習環節,通過音標教學、跟讀練習等方式幫助學生糾正發音錯誤,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們還鼓勵學生多參與英語口語交流活動,如每周三的英語角、英語社團等以提高學生的口語實踐機會和水平。

          課程組將繼續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問題,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共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的進步和發展。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