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6日下午,語言文化學院英語系和中文系新教師第二期磨課在知信樓408順利進行。英語系系主任崔曉雷老師首先發言。崔老師充分肯定了幾位新教師在第一輪磨課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她鼓勵新教師們再接再厲,充分利用此次展示機會,學習、復盤,精心打磨、改進,以提升教學技能,努力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

郭美辰老師以“film industry”為主題,通過生動的圖片、視頻和切合實際生活的故事自然地引入了此次授課內容——中國對電影行業的投入。她以流利的英語授課,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通過現實中的具體問題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并注重通過這些思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討論環節她還設置了辯論活動,主題是“用好萊塢模式講述中國故事”vs“制作充滿中國元素的傳統功夫電影”。


呂琳老師以飽滿自信的氣場開啟講課,用英語生動講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她巧妙運用了類比法,將文化分別比作冰山和洋蔥,生動形象、易于理解;同時,她還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并通過畫圖的方式來理解故宮的文化模型(cultural model)。在講課過程中,呂老師語音抑揚頓挫,突出內容重點,自然地融入了課程思政,使聽眾在她的課堂中不僅學到了文化的顯著特征,還理解了其多樣的表現形式。


闞楠老師圍繞“語流音變中的輕聲音變”展開授課,詳細講解了輕聲的定義、規律及變化規則。闞老師首先強調了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諸如在人際交往中提高溝通效率、滿足科學技術發展的需求以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隨后,她通過具體案例進行講解,說明了普通話中的四聲音節在特定語境下可以因語流音變讀作輕聲。通過闞老師的課程,聽眾們進一步理解了輕聲的產生與具體語境和詞匯結構之間的密切關系。

舒曉慶老師以“語音-變調:兒化”為題,詳細講解了兒化的定義、分類、位置及其音變規律。她通過具體實例說明,兒化可以分為具有詞匯意義的“兒”(如嬰兒、幼兒、健兒等)和作為后綴的“兒”(如有趣兒、開門兒等)。在授課過程中,舒老師巧妙地融入了有趣的視頻,與學生進行幽默自然的互動,結合手勢和眼神交流,生動活潑。她有意識地突出了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后主動拓展學習,查閱相關資料,深化理解。課程最后,她安排了小組討論和有趣的繞口令練習,讓學生們通過自主練習加深對兒化音的記憶。

李憬童老師的講課主題為“魯迅小說中的‘看/被看’——以《狂人日記》為例”。李老師從文本的敘事順序入手,首先深入探討了《狂人日記》在文學史上的獨特之處。接著,她站在“狂人”的角度,向聽眾剖析了狂人“看”到了什么,這些視角可能包括他者、社會、歷史、自我與原罪的揭示。她還對比了晚清文學與五四文學的差異,闡述了五四文學作為“人的文學”的重要意義。在授課過程中,李老師通過展示魯迅對社會的深刻反思與洞察,引導學生結合當下的互聯網環境,對自我進行深刻的反思,思考在信息泛濫的時代,如何堅守內心,而非僅僅成為冷漠的看客。

巴蕾老師介紹了普通話連讀和變調的知識。她首先從英語單詞的發音差異引入,講解了普通話中的聲調、調值以及五度標調法。巴蕾老師解釋了上聲變調的不同種類,例如“啊”可以是陰平、陽平、上聲或去聲,隨后闡述了這些分類的原因,包括格律詩對抑揚頓挫效果的追求,韻句中的平穩、流暢、上揚和悠然感,以及為什么平聲字在韻句中受到青睞。在互動環節中,她帶領學生一起進行了格律詩的朗讀。板書設計也很優美。

在討論和點評環節中,崔主任帶領各位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郭蕾老師和曹曉瑋老師首先對大家的講課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她們稱贊新老師們的授課環節完整、邏輯清晰;注重講練結合,多模態教學;講課風格松弛自然,互動效果良好;課程思政融入得當,內容有深度等。兩位老師也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建議,包括進一步合并和凝練教學環節,特別是要注重互動的語言和環節;突出和明確隨堂練習;注意語音語速,提高自信等。老師們積極交流了各自的體驗和心得。


崔主任在最后的總結中指出,新老師們的講課時長需要特別注意。正式講課比賽時要精準把握時間,往往需要在平常的練習中積累經驗。此外,板書要對PPT進行補充,強調核心關鍵點,而不僅僅是重復PPT內容。她還建議各位老師爭取對講課內容做到高度熟悉,以期在后續講課比賽中取得理想成績,并鼓勵各位老師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