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讓同學們接觸到世界各地的詩歌風格,拓寬文化視野,提升文學素養,激發創新思維。繼復賽圓滿落幕之后,我院特此于12月11日在知信樓B01報告廳成功舉辦了“中外詩歌文化節”詩朗誦決賽活動,學院全體師生共襄盛舉。

劉中富院長首先向與會領導、嘉賓及師生表達了誠摯的歡迎,并對中外詩歌文化節的進度進行了總結。他指出,在高等教育的多元版圖中,語言文化學院肩負著傳承文化、促進交流的重要使命。而中外詩歌文化節,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學院的文化桂冠之上,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光芒,意義深遠而厚重,值得我們深入探尋與珍視。

接著,青島大學史玉嶠教授帶來了題為《“微寫作”與“詩意人生”》的講座。史教授從日常小事談起,通過豐富的實例,展示了微寫作的多樣性。他強調,詩意并非遙不可及的陽春白雪,而是蘊藏在平凡生活中的細膩情感與對世界的溫柔凝視。講座的最后,他祝同學們人生有成,學業順利,所遇皆安。每一位同學的心中都種下了一顆文字與生命交融的種子。這顆種子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促使同學們在文字與生命的永恒舞蹈中,追尋意義,創造價值,擁抱更加美好的精神世界。

劉宏孝同學《將進酒》的朗誦,感受李白那狂放不羈的靈魂,汲取那份穿越千年而來的精神力量。唐文靜同學朗誦的《北飛的候鳥》,蘊含著對生活的無奈與堅韌,對愛情的渴望與失落,對未來的迷茫與憧憬。石琦滟同學的朗誦《祖國,或以夢為馬》,是一首獻給祖國的深情贊歌,也是對理想與信念的熾熱吶喊。王馨然同學帶來的《月光下的中國》詩朗誦中的月光,不僅是自然的恩賜,更是一種情感的紐帶,凝聚著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與熱愛。在方蕊同學朗誦的《將進酒》中,我們被詩人對自由與理想的不懈追求所鼓舞,被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所折服。呂佳盈同學用日語朗誦《活著》,宛如一面鏡子,映射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感受到語言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底蘊與情感力量。馮婉茹同學的朗誦《翻過那座遙遠的山》,勾勒出對遠方理想的不懈追尋。在音韻的起伏中,領悟挑戰與希望交織的生命旋律。李舒心同學朗誦的《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中,靈魂深處對情感歸依的苦苦探尋,使人沉浸于這直抵人心的詩意傾訴,邂逅一場觸動心弦的精神共振。劉子藝同學的英文朗誦《Onward and Upward》中,傳遞著勇往直前、不斷攀升的精神力量,于詞句間堅定信念,汲取奮進勇氣。刁春彤同學的中英雙語朗誦《沁園春·長沙》為這首經典注入全新的活力,讓聽眾仿佛置身于湘江之畔,感受那獵獵秋風與奔騰江水的磅礴氣勢。井翱然同學朗誦的《致橡樹》,以深情且莊重之聲,細膩演繹詩中的堅韌與柔情。劉銘揚的俄語朗誦普希金詩二首《生命的驛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讓普希金的詩韻跨越時空,化作心靈的慰藉與前行的力量。











緊接著播放了由史澧潔同學的原創朗誦《武穆》《農歌》;李韋辰同學的原創朗誦《酒》《憶岳飛》;李政陽同學的原創朗誦《11月28日志愿軍遺骸歸國有感》;王思浩的原創朗誦《淡花艷》。
最后,影視學院吳冰沁老師、青島大學史玉嶠教授對所有詩歌進行了點評。在來自不同學院的同樣熱愛詩歌的同學們身上,他們仿佛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他們指出,此次中外詩歌文化節,不僅是是一座蘊藏無盡寶藏的富礦,更是激發創新靈感與情感真摯表達的神圣殿堂。在中外文化節的懷抱里,學子們將生活的酸甜苦辣、對人生的深邃思索、對世界的美好憧憬,毫無保留地傾注于字里行間,在情感的交融與共鳴中,找尋到心靈的慰藉與安寧,讓精神的羽翼在詩意的天空中愈發堅韌豐滿。



至此,語言文化學院中外詩歌文化節決賽圓滿落幕,為這場多元文化交融與詩意碰撞的盛會畫上了圓滿句號,在學院文化建設歷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絕非一場簡單的校園活動,而是一場文化傳承的接力賽、語言能力提升的特訓營。相信它將在每一位參與者的心中種下詩歌與文化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綻放出絢麗多彩的人生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