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下午,由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組織的寫作與溝通課21場專題系列講座第二場——“本科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在知信樓B01學術報告廳開講。講座邀請山東師范大學教學部副部長、博士生導師馮永剛教授主講。外審首席專家周忠高教授主持,本場講座吸引了全校近400名師生參與,現場氣氛熱烈,學術氛圍濃厚。

講座伊始,馮永剛教授從學位論文的本質與目標切入,強調其作為學術研究的初步訓練,旨在培養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及學術規范意識。他指出,論文寫作需具備“六大基本意識”:學理意識—注重理論深度、過程意識—分階段推進、批判意識—敢于質疑、問題意識—聚焦核心矛盾、方法意識—科學選擇工具,以及實踐意識—結合現實需求。針對本科學位論文的定位,他提出“雙軌并行”理念:探索性與實踐性并重,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平衡研究深度與廣度,形成師生共研的良性互動。
“學位論文的選題要義”中,馮教授系統闡述了選題的五大原則:可行性、專業性、價值性、創新性與科學性,并結合實際案例詳細講解了七種選題方法,包括靈感筆記法、課程啟發法、聚焦—發散法、逆向思維法、政策引領法和興趣驅動法。他特別指出,選題是論文寫作的“靈魂”,學生應結合自身興趣與專業背景,選擇既有研究價值又切實可行的課題。
針對文獻搜集與資料整理,馮教授分享了數據庫檢索、參考文獻追溯法、關鍵詞檢索法等實用技巧,并強調圖書館與網絡資源的綜合利用。他還以論文結構為線索,逐一剖析了引言、文獻綜述、研究內容與研究結論的寫作要點,為學生們提供了清晰的寫作框架。馮教授以自身指導的本科生科研項目為例,分享“三輪修改法”:初稿重框架—確保結構合理、二稿精內容—強化論證深度、終稿校細節—語言與格式規范。他特別警示學術不端風險,詳細講解了引用格式規范及查重技巧、合理降重策略,呼吁學生恪守學術誠信,杜絕“復制粘貼”現象。
最后,周忠高教授在總結中高度評價了本次講座的學術價值與實踐意義,并鼓勵學生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論文寫作中,不斷提升學術能力。
本次講座持續近三個小時,內容豐富、實用性學術性強。為我校師生提供了寶貴的學術指導,也為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