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晚上,由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組織的寫作與溝通課21場專題系列講座第五場——“如何寫好講話發言類公文”,在知信樓B01學術報告廳開講,邀請外審首席專家周忠高教授主講,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副主任徐琳主持。本場講座即助力師生夯實寫作根基,又賦能學術與職業發展。

周教授以“會議講話的內涵特點”為切入點,強調其三大核心特點:代入領導角色—站位與語態適配、內容緊貼實際—問題導向、表達雙向交流—兼顧政策傳遞與聽眾共鳴。他結合自身多年撰寫公文的經驗,提出“三步九環節”寫作流程,并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會議精神的實際案例為范本,剖析部署性講話與會議講話模板的異同。通過“三轉”活動的案例,剖析部署性講話的典型結構:理論奠基—通過“統一思想,提高覺悟”闡釋政策背景與戰略意義;問題導向—以“抓住重點,狠下決心”直指作風問題癥結;實踐路徑—以“加強領導,扎實推進”提出可操作保障措施?。周教授特別指出,總結性講話需遵循“成果評價—問題分析—經驗提煉”邏輯鏈,與部署性講話形成閉環?。
針對開幕詞與閉幕詞的寫作,周教授指出其核心在于“簡明的內容、充沛的感情、良好的文采”。他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為例,分析其“歷史脈絡梳理—使命任務宣示—未來愿景展望”的遞進式結構;同時,結合市人大會議閉幕詞案例,強調閉幕詞需落腳于“議程成果總結—經驗價值升華—行動綱領號召?”,實現政治性與文學性的統一?。他特別強調,開幕詞需“開宗明義點燃期待”,閉幕詞應“余韻悠長凝聚共識”。
在“座談會發言”板塊,周教授提出“選題口徑小、結構層次簡、表達求新求變”的三大原則,并以選調生座談會發言為例,演示“三步九環節”流程。他通過正反案例對比,指出發言稿需避免空泛論述,應結合個人實踐提煉鮮活觀點,體現“從務虛到務實”的邏輯躍遷?。
最后,周教授系統歸納了公文框架的六大邏輯類型:“現狀—問題—方法”適用于問題導向的匯報類公文;“認識—重點—保障”常見于政策解讀與工作部署;“一是—二是—三是”用于條理清晰的階段性總結;“概括—過程—價值”多用于經驗推廣與成果展示;“務虛—務實—要求”適合理論結合實踐的動員講話;“問題—原因—對策”應用于調研報告與決策建議?。
講座尾聲,徐琳總結指出,周教授的講解“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溫度”,為師生提供了公文寫作的“方法論工具箱”。現場師生紛紛表示,通過案例分析與邏輯拆解,不僅掌握了公文寫作的規范流程,更領悟到“以思維驅動表達”的核心要義,將復雜的框架類型轉化為可操作的步驟,讓在座師生對學術寫作與職場公文有了全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