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組織召開“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構建特色課程體系”的課程建設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特邀外審首席專家周忠高教授蒞臨指導,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副主任徐琳、楊方教授、柴倩老師等教學骨干參與研討,共同探討寫作與溝通課程建設必要性、課程體系規劃及未來發展路徑。
研討會伊始,周忠高教授從國家政策與教育發展需求出發,系統解讀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核心要求,將學生寫作與表達能力培養作為本科教育質量的重要評價維度。青島黃海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通過寫作能力培養凸顯“應用性+就業導向”特色,契合《山東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對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他強調,寫作與溝通能力是學生未來學術研究、職業發展和社會適應的重要基礎,課程建設應緊密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服務學生全面發展。
接下來,徐琳詳細介紹了《寫作與溝通》課程體系規劃。課程以“三維目標引領、五維內容支撐”為核心,知識-能力-素質三維目標:知識目標(覆蓋畢業論文、申論、公文、新媒體與創意寫作、溝通藝術全場景規范);能力目標(構建“學術寫作+職場溝通+創意表達”復合能力鏈);素質目標(融入“職業道德-文化自信-創新思維”思政育人模塊)。注重寫作基礎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通過“寫作技能→產品創作→成果輸出”的遞進式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與溝通能力。課程內容設計緊扣“應用性+就業導向”,設置五大核心板塊:學術寫作—以畢業論文為軸心,嵌入科研誠信教育;公文寫作—對接公文范式標準,引入“政府工作報告仿寫”實訓;新媒體寫作—聯合本地傳媒企業開發短視頻腳本、推文撰寫項目庫;創意寫作—開設網絡小說創造、劇本殺寫作,廣告軟文設計等特色模塊;溝通藝術—構建“有聲語言溝通—求職面試-職場溝通”情境化訓練體系。
楊方教授針對創意寫作板塊提出建設性意見。她強調,創意寫作不僅是文學創作能力的培養,更是激發學生想象力、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自信的重要途徑。建議結合新媒體傳播特點,鼓勵學生參與短視頻腳本、廣告文案等實踐項目,使課程更具時代性和實用性。
會議最后,周忠高教授對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學生發展層面—以課程為核心,緊密對接行業需求,動態調整教學內容,確保學生所學有所用。教師成長層面—加強師資培訓,推動校企合作,鼓勵教師參與教材編寫、教改課題申報,并通過校企聯合培訓提升師資實戰能力。
本次研討會為寫作與溝通課程建設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可行的路徑。未來,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將繼續深化課程改革,打造特色鮮明、實效突出的寫作與溝通教育體系,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