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語言文化學院學生會學術研究部主辦的“讀書分享會”在各班晚自習教室順利結束。同學們帶著對文學的熱愛,通過新穎的視角解構經典,讓書香彌漫班級,掀起閱讀熱潮。
來自2024級日語本科2班的張益萌分享了韓國作家韓江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素食者》。作品以妻子突然宣布不再吃肉為切入點,揭示了現代社會對“異類”的凝視與壓迫。韓江的文字如同一面棱鏡,讓素食超越了飲食范疇,成為照見社會病灶的光束。張益萌娓娓道來的講述,也讓我們明白:尊重差異,或許是文明最本質的底色。

來自2024級日語本科2班的孟錦源向我們講述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以加勒比海的潮濕空氣與肆虐的霍亂疫情為背景,書寫了一段跨越53年7個月又11天的愛情史詩。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癡狂等待、費爾明娜·達薩的清醒抉擇、胡維納爾·烏爾比諾的世俗婚姻,構成了愛情的三重鏡像。這部作品也讓我們明白:愛情首先是一種本能,但如何用理智守護這份本能,才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來自2024級漢語言文學本科1班的肖凱分享了塔拉·韋斯特弗的自傳體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書中記錄了一個“從垃圾堆里爬出來的女孩”如何通過教育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最終獲得劍橋博士學位的歷程。他的講述讓我們明白:所謂“飛往你的山”,是掙脫他人定義的人生腳本,必須以思考與行動,為自己開辟一片精神原鄉。

本次分享會圓滿落幕,這不僅是一場讀書雅集,更是一次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深度探索。當我們用金句詮釋經典,通過書單拓寬社交邊界,以學科思維激活深度思考,發現閱讀始終與年輕人同行,需要的只是契合時代的打開方式。未來,愿我們繼續以書為舟,在時代浪潮中錨定航向;以筆為翼,在思維蒼穹自在翱翔。青春最好的模樣,正是眼里有光、手中有書、心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