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動態
          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舉辦系列講座:如何寫好新聞稿件——以消息、通訊為例
          發布時間:2025-05-12瀏覽量:205

          2025年5月7日下午,由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組織的寫作與溝通課21場專題系列講座第十八場“如何寫好新聞稿件—以消息、通訊為例”,在知信樓B01學術報告廳開講,邀請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顧廣梅教授主講,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講師龔旭主持。

          講座伊始,顧廣梅教授以陸定一先生“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這一經典定義為切入點,系統闡釋新聞的內涵、特征與原則。她指出,新聞的核心在于真實性、客觀性與透明性。真實性要求新聞事實與客觀事實相符;客觀性強調事實與觀點分離,用中性詞匯表述,并為各方提供應答機會;透明性則需公開影響新聞生產的因素,讓受眾了解信息的生成過程。

          結合當前媒體生態,顧廣梅教授深入剖析新聞的三大特征。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線,傳受關系融合衍變體現媒介技術變革,而主體性則凸顯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新聞不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價值觀的引導。她以《南京“香港城”關門了》等獲獎消息為例,強調規范化寫作對新聞傳播效果的重要性。圍繞消息寫作,顧廣梅教授從結構、標題、導語、主體到背景運用逐層解析。她指出,消息標題需精準凝練,導語要“提綱挈領、形象新穎”,避免堆砌術語與冗余信息。通過對比“倒金字塔結構”“金字塔結構”等經典模式,她提出:“動態消息重時效,經驗消息講深度,綜合消息需全局視角,述評消息則要平衡事實與觀點。”針對導語寫作,顧廣梅教授列舉敘述式、描寫式、設問式等多元手法,并以朱建華《好新聞的味道》中的案例為例,強調“用細節抓眼球,用故事化表達增強可讀性”。她特別提醒:“消息背景的運用需自然貼切,避免喧賓奪主,要為事實闡釋提供邏輯支撐。”

          在通訊寫作部分,顧廣梅教授以《山東十農民抗百斤煎餅駕三輪車赴四川災區》《南京路上好八連》等經典作品為例,解析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的創作要點。人物通訊要“攻其一點,略及其余”,以一人一事折射時代精神;事件通訊需圍繞事件本身展開,發掘其社會意義;工作通訊則要提煉典型經驗,發揮指導作用。她強調,通訊寫作需注重“以事顯人、以情動人”,避免空洞說教。無論是《八十三天的“打工夢”》中的人物命運,還是《十七大新聞中心工作紀實》中的細節刻畫,都應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的溫度與力量。顧教授還結合自身經驗,分享了通訊標題設計、開頭結尾構思的技巧,鼓勵師生用綜合式結構打破時空局限,增強敘事張力。

          講座尾聲,現場師生踴躍提問。針對“新媒體時代如何平衡時效性與真實性”的困惑,顧廣梅教授回應:“時效是競爭力,真實是底線。從業者需強化把關意識,善用交叉驗證、多方信源確保內容準確。”龔旭老師在總結中表示,本次講座既夯實了新聞寫作的理論根基,又提供了可操作的實踐指南,為師生帶來一場“干貨滿滿”的學術盛宴。

          未來,我校作為山東高校創意寫作聯盟合作院校,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將利用聯盟平臺的好資源和機會,依托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優勢,與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聯盟高校深化合作,重點推進寫作學科的系統化建構與教學資源共建,系統培育適合我校的寫作學科生態。同時,加強校企合作,聯合本地合作傳媒企業開發創意寫作項目庫,使課程更具時代性和實用性,打造特色鮮明、實效突出的寫作與溝通教育體系,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