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動態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安志偉分享《語海》編纂歷程 詮釋新時代工匠精神
          發布時間:2025-05-28瀏覽量:173

          5月27日晚,語言文化學院特別邀請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安志偉,在知新樓西配樓報告廳作題為“四十年匯‘語’成‘海’——以工匠精神打造文化精品的歷程與啟示”的講座,向師生們分享了國家級文化工程《語海》的編纂歷程,生動闡釋了新時代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首先,安志偉所長分享了自己在2023年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的感受,并介紹了我國勞動模范表彰體系在弘揚勞動精神、激勵各行各業工作者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認為獲獎主要源于擔任副主編的大型語文辭書——《語海》的編纂工作。

          《語海》收集整理成語、諺語、慣用語、歇后語等近9萬條,共1170多萬字,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這項歷時十年、凝聚了70多位專家學者心血的宏大工程,不僅是一項學術成就,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在講座中,安志偉所長深情回顧了40多年來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發展歷程。該所始終將漢語語匯研究作為主攻方向,在其他單位紛紛放棄的情況下仍然堅守陣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該所首任所長溫端政先生的身體力行和精神傳承。溫先生47歲才真正開始語言學研究生涯,直到90歲去世前仍在審稿。他珍惜時間勝過一切,即使春節也不休息,將畢生精力全部投入語言學研究,這種執著專注的治學精神深深影響著后輩學者。

          談及編纂過程的艱辛,安志偉所長坦言,項目曾面臨諸多困境:出版社改革導致管理部門頻繁變動、編纂團隊老齡化、學術觀點出現分歧等。特別是2020年初溫端政先生去世后,項目一度面臨夭折風險。作為副主編,安志偉所長主動承擔起重任,歷時三年完成了統稿工作,最終確保了這部文化巨著的順利出版。


          十年磨一劍,安志偉所長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文化工作者的擔當。他總結道,《語海》的成功編纂體現了中國辭書精神的四個重要方面:文化擔當的愛國精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堅毅頑強的苦干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一代代辭書人,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貢獻力量。

          語言文化學院學工主任陳祥德在總結致辭中高度評價了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展現出的勞模精神和中國辭書精神,號召同學們以安志偉所長為榜樣,傳承嚴謹求實、開拓創新的精神品質,努力成長為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

          此次講座讓師生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對事業的執著專注、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困難的堅毅頑強、對名利的淡泊從容。正如安志偉所長所言:“只要有決心和毅力,任何時間開始奮斗都不會晚。”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