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語言文化學院特邀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鑒定專家王遙教授蒞臨我校,在知新樓119教室帶來了一場題為“語言類型學的理論框架、研究范式與方法”的精彩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語言文化學院副院長武學鋒教授主持,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洞察語言共性 解碼多樣世界
講座伊始,王遙教授便以一個引人入勝的語言案例切入主題。他深入闡述了語言類型學作為語言學重要分支的核心研究問題:通過跨語言比較揭示人類語言的共性與差異,為理解語言多樣性和語言演變提供理論基礎。
王教授指出,語言類型學不僅考察不同語言間的共性特征,還關注語言在語音、語法、語義等方面的變異,通過類型分析揭示語言結構的普遍特征與變異規律。他清晰比較了語言類型學與其他主要語言學流派的關聯與互補。
跨學科融合 技術賦能研究
王遙教授進一步介紹了語言類型學的發展趨勢。他指出,語言類型學正逐漸向跨學科領域擴展,融合認知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等理論成果,形成更加綜合、多維的研究框架。同時,現代語言類型學強調大規模語料庫和統計工具的重要性,借助現代技術手段,研究者能夠更精確地分析語言數據,發現語言類型特征,推動研究向縱深發展。
理論與漢語研究的互鑒
王遙教授特別強調了語言類型學對漢語研究的價值。他闡述道,語言類型學的理論與方法為漢語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工具,有助于深化對漢語特點的認識;同時,漢語研究的豐富成果也為語言類型學提供了寶貴案例,推動了類型學理論的完善與發展。
科研箴言:用心不難
講座尾聲,王遙教授結合申報課題的個人經歷,向在座老師們分享了寶貴經驗。他熱情鼓勵大家:“項目之階,拾級而上,孜孜以求,方見精進。”這份來自資深專家的坦誠分享與有力鼓舞,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為老師們注入了科研信心與動力。
情誼深長 薪火相傳
講座結束后,現場舉行了簡樸而溫馨的儀式。武學鋒院長代表學院為王遙教授鄭重頒發了語言文化學院特聘教授證書。更令人動容的是,王教授昔日的學生,如今已成長為語言文化學院骨干教師的畢曉杰和丁暉老師,滿懷感恩之情,獻上鮮花。這一幕溫馨的師生互動,溫暖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學術氛圍濃厚 反響熱烈

整場講座中,王遙教授充滿激情,邏輯嚴謹,講解清晰。與會老師們專注聆聽,積極思考。講座結束后,大家圍繞講座內容展開了熱烈討論,紛紛認為收獲豐厚,對語言類型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對王教授嚴謹求實的學者風范及其傾囊相授表示敬佩與感激。
結語
王遙教授的精彩講座,以生動的語言案例開篇,以溫馨的師生情誼收尾,不僅系統展示了語言類型學的理論框架、研究范式與方法的前沿動態,更傳遞了寶貴的科研經驗與精神。我們期待王遙教授作為我院特聘教授,未來能持續帶來更多高水平的學術分享與合作,共同推動我院語言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