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語言文化學院在知新樓東配202教室舉辦了以“人工智能賦能語言教學創新實踐”為主題的經驗交流分享會。會議由武學鋒副院長主持,張葉帆、郭蕾、張憲梅三位骨干老師分別從不同角度分享了AI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經驗與實踐成果,與在場教師共同探討了智能時代語言教學的新方向、新路徑。
首先,張葉帆老師以“用AI打造互動式語言課堂”為主題進行分享,通過現場演示中、日、英、意等多語言互動與信息檢索,生動展現了人工智能在信息處理方面的強大功能。同時,張老師展示了日語系教師團隊豐富的AI教學應用案例,并結合自身積極將AI元素融入課堂的實踐,深入分析了當前AI賦能外語教學活動的優勢及存在的誤區,為外語教學與AI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接著,郭蕾老師借助DeepSeek等AI工具,分享了案例提取與教學內容優化的實踐心得。她展示了利用AI工具生成思維導圖、結合學生興趣點和熱點話題優化教學內容的方法,并以《長安的荔枝》與商務案例的巧妙結合為例,呈現了教學設計清晰、流程直觀、內容切題的良好效果。同時,郭老師還演示了Office與DeepSeek結合生成動態圖示實現概念可視化,以及制作數字人視頻等創新技巧,并分享了電子圖書館等資源網站的使用方法,為高效整合教學資源提供了實用建議。
最后,張憲梅老師通過詳實的實踐案例,深入展現了DeepSeek在課堂活動設計中的創新應用。她現場演示了從構思到實施的完整操作流程:借助豆包與智譜清言生成教學素材,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可視化圖片;依托學習通平臺組織實時課堂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巧妙運用AI工具構建口語練習場景,通過智能語音反饋系統精準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為智能化教學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實踐范本。
在總結發言中,武學鋒副院長強調,教師應重點思考如何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動力。他倡導教師以“化繁為簡”的思維拆解知識難點,設計直觀易懂的課堂互動,幫助學生融入課堂;同時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雖然傳統教學有其優勢,但AI技術為教學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鼓勵教師們相互聽課學習,共同進步。
本次分享會為語言文化學院教師們搭建了AI賦能教學的深度交流平臺,明確了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設計的創新路徑。通過理念分享與策略探討,教師們對傳統教學與AI技術的融合應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探索智能教育新模式的信心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