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日記 | 今天的日記叫上爸媽一起來讀~
被父母嫌棄的第N天...嫌棄的第N天...
疫情下的超長寒假,讓一部分大學生從爸爸媽媽的“手中寶”、“心頭肉”變為“相看兩相厭”,長時間生活在一起,許多家庭的代際問題也凸顯出來。
尤其是同學們大部分空余時間都逗留在“手機”站,同父母的共同語言變得越來越少,雙方缺乏溝通和理解,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But~對比了各大網友被父母嫌棄,團團心里還是平衡的!真實!太真實了!!讓我看看是誰在窺探我的生活!!!更真實的是母上大人對外是這樣“謙虛”的介紹我們的。父母這種“恨鐵不成鋼” 的方式或許對我們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誰又不想多聽點好話呢?
“身-心”是一個整體,相互影響,針對上述問題,從家長方面,專家提出了“五指變形法”
團團也為此給家長們帶來了一封信,聽聽專家怎么說。(快!趕緊把爸媽拉到身邊一起來讀信)家長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專家,每一個家庭都有它的特性,最了解自己的家庭問題的只有自己。針對這個問題,“五指變形法”能提供一個思路,幫助家長察覺問題,解決問題。
五指變形法分為五個部分:眼要亮,嘴要甜,耳要聽,心要寬,手要放。
第一部分:眼要亮
家長要看到孩子積極的一面,如果只看到的全是消極的一面,就有可能把消極的一面都傳遞給孩子。如果只看到消極面,那么這樣就是家長的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家長要學會反思。第二部分:嘴要甜
教育是需要語言的。每天講的話其實就是一種暗示,如果你每天對孩子說“笨蛋,笨蛋,笨蛋”,那么他會用“笨蛋”來反饋給你。口乃心之門戶。你說的話其實并不僅僅在講話本身,實際上也是在傳遞你內心的一種情緒。注意力等于事實,如果家長的注意力總是在孩子的不良行為上,那么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會強化。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其實我們每天都不斷在用語言來強化孩子的行為,日積月累。
第三部分:耳要聽
疫情期間,家長有了更多時間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傾聽有三步:
1.家長要少說。如果家長一直在說,孩子就沒辦法說了。
2.學會提問。用開放式問題問。家長要問的是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你認為孩子應該有的想法。
3.學會反饋。尤其是積極的反饋。反饋要及時,對一件事的反饋時間拖得太久就沒意義了要具體,比如。反饋還“你今天洗碗很不錯”,而不是“太棒了”這樣模糊的夸贊。通過積極、及時和具體的反饋,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
第四部分:心要寬
心越寬,做事就越放松,心越緊,事情就越不容易做好。當人的內心充滿恐懼、不安、憤怒,就容易攻擊他人。所以良好的心態是最重要的。關于心,有一個詞,叫價值觀,就是你所看重的事情,這很重要。比如我最看重孩子的事情就是“生命”、“健康”,沒有什么比生命和健康更重要的事。
第五部分:手要放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控制得越多,孩子就越無力和無助。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家長可以有很多方法去管理他,但如果到青春期后,家長需要就稍微放一點,不要每天盯著他。因為孩子開始對家長產生了界限。所謂“放”不是放棄,是放下。
父母如此包容和愛護我們,但在與他們相處之路上,身為子女的我們又該怎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網友
好想珍惜這個較長的假期,能和父母融洽相處,但!!!實力不允許啊
團團
別急!別忘記我可是萬能團團
下面開始“支招”:
1、冠愛之名(家庭關系需要經營)
沐浴在濃郁的愛里太久,其實我們早就忘記了,我們也是家庭關系的紐帶之一,也有義務去經營、維護一個良好的家庭關系。
2、不要激化矛盾(以愛的形式給予他們理解和尊重)
父母或許對我們偶爾有些失望,有可能會經常嘮叨我們兩句。但我們要都知道,我們永遠是他們的驕傲。
3、經常聽聽父母內心的聲音走出“手機站”,經常和父母溝通自己的想法,經常溝通是解決矛盾最好的良藥
**網友
哇~沒想到和父母相處也有這么多的學問!
團團
對呀,相處也是本深奧的“書”,需要我們慢慢的讀,用心體會。不過,你能做到以下幾點,你就“出徒”啦!
你總覺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還有很久……..以后的你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忙碌,加班、出差、應酬全身心放到追求自己夢想的道路中去,離家、北漂、出國,全身心關注到自己未來的各種規劃,買房、買車、陪女友,全身心撲到孩子亂七八糟的成長中。送學校、做早餐、輔導班,你會離父母越來越遠……
經粗略的估計,從現在開始,我們這一代人和父母真正相處的時間可能都不足200天!
時間在流逝,我們在成長,而父母卻在不斷變老。我們要及時回應他們的關心和問題,甚至時不時要來一波套路讓他們開心,有的時候他們比我們更會玩呢。他們其實和我們一樣年輕,他們其實和我們一樣總喜歡惦記著心里的人,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