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特別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寒假。
因為疫情,這個春節或許是我們陪父母最長的一個春節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跟家人之間的關系多少會有點焦灼。比如:
還記得剛剛放假時,網上有一些對父母態度的調侃。我們也真真正正的感受了什么叫從“心頭肉”到“相看兩相厭”
自放假以來
離開學校已有三個多月時間
曾經盼望著放假
現在心里都想著開學
因為:
長期在家,活動空間太小
我們能見的人也太少
心情容易低落
父母與我們的情緒都會有很大的波動
爭吵也就會隨之發生
與父母產生沖突的原因:生活習慣相差甚遠,父母那一輩講究早睡早起,但是我們的常態卻是:
“月亮不睡我不睡,太陽起了我不起”
父母想法觀念落與我們不同,當我們多看了一會兒手機或者電腦,在他們的觀念里,可能就是不務正業,浪費時間。
隨著長大,我們開始不理解甚至抗拒父母的一些行為,開始抱怨父母的嘮叨,不耐煩聽父母的建議,和父母有了所謂的代溝。
家才是我們最終的港灣,無論我們走到那里,父母永遠是最親近的人。世界發展迅速,一切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我們需要帶著父母去熟悉這個世界,這漫長的假期,一定要多陪陪家里人。
小聯為大家準備了幾條與家人相處的秘籍:
多一點耐心
往往我們面對父母、面對家人時,耐心就會有限,越容易發火,那是因為我們覺得他們應該是最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在生活中,父母永遠不會因為你的冷漠或煩躁而離開,他們給你一種安全感,讓你有勇氣去發火、去抱怨;在父母面前,你也不愿意去解釋太多可能已經解釋無數遍的東西。
主動承擔家務
父母渴望兒女們的團聚,所以他們任勞任怨,不會有半點怨言,但這也并不代表他們不希望兒女參與到家務中去,和他們一起把家務做好。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最無私的,但作為兒女的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我們常年在外求學,好不容易回一趟家,可以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擦擦桌子、擇擇菜、做做飯、洗洗衣服......雖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父母一定會很感動。
父母總會有走不動的那一天,早一點讓自己學會獨立,讓父母為自己少操心一點。
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溝通的橋梁。也許我們中國人都習慣了委婉的表達情感,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嘮叨背后其實表達著另一種溫馨的語言。在你與父母溝通無果時,請不要輕易的發脾氣,你要想想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無條件的關心并且接受你脾氣的人就只有父母啦!深呼吸,吸氣吐氣,耐心溝通,一定可以達成和平協議。
總而言之一個圖可以解釋:
這一段純粹的陪伴時光
在生活的煙火氣中
拉近了父母與我們的距離
彼此之間也更加明白對方的愛
學會尊重、學會體諒、學會溝通
這也是長大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