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2020年全國兩會拉開大幕。今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以及“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全國兩會注定是載入史冊的重大事件。
01
兩會是什么
兩會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簡稱。簡稱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會議。
02
兩會有關法律規章
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會議都是《憲法》賦予的權利。
《全國人大組織法》和《全國人大議事》細則,則具體了人民代表大會的各項內容。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
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因新冠肺炎疫情推遲的2020年全國兩會
將分別于5月21和22日在北京開幕
這是自1998年全國兩會形成固定日期以來
首次延期舉行
從1949年算起,至2020年
“兩會”已經走過了71年的歷史
在這71年里
“兩會”曾經有過很多歷史上第一次
讓我們一起重溫下那些歷史瞬間吧
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圖為第一屆政協會議開幕式。值得注意的是,主席臺后面是政協會徽,會徽兩側分別是毛澤東和孫中山。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代表總人數1226人,其中女代表147人,少數民族代表178人。圖為大會閉幕式主席臺,左起:黃炎培、李濟深、宋慶齡、周恩來、毛澤東、劉少奇、郭沫若、張瀾。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1954年9月20日下午,出席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1197名代表投票表決,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史稱“五四憲法”。“五四憲法”的制定,開啟了新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新紀元。“五四憲法”由毛澤東親自主持起草,歷時七個多月,隨后又進行了三個月的全民討論,累計有1億5000多萬人提出了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五四憲法”的制定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
第一次使用電子表決器
1990年全國兩會上,第一次啟用電子表決系統。圖為1990年,代表們按動電子表決器對主席團名單進行表決。人民大會堂的電子表決系統是我國自行研究制造的,集報到、表決、發言功能于一身。
第一次出現農民工代表
2008年3月,有三位農民工代表參加“兩會”,這也是中國廣大農民工群體中首次有代表參會,他們是由上海、廣東、重慶三地分別選出的朱雪芹、胡小燕和康厚明。圖為朱雪芹走向發言席。
歷史是輝煌的
民族仍在進步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1日晚
舉行新聞發布會
大會發言人張業遂介紹了大會議程
至此,兩會議程全部出爐
5月22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要點如下:
回顧兩會歷史
展望美好未來
風聲雨聲讀書聲 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
鎖定團團
我們一起關注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