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會文“血染赤水,士氣豪雄!”
1935年9月底,粵軍加緊對崇猶游擊區的“清剿”,蔡會文與項英、陳毅的聯系中斷。中共湘粵贛特委開始獨自領導湘粵贛邊的游擊斗爭。
同年秋天,敵人加強了攻勢,湘粵贛三省反動當局調集優勢兵力,從三面合圍游擊根據地。蔡會文帶領三、四十人的游擊小分隊,時而江西,時而湖南,時而廣東,穿越深山老林,在大山里與敵人周旋。在群眾的掩護和支持下,尋機殲滅小股敵人,從而挫敗了敵人的“跟腳隊”、“望火隊”、“砍山隊”等種種陰謀。
敵人遭受打擊后,惱羞成怒,便施行封山移民的惡毒絕招,妄想切斷游擊隊與人民群眾的聯系。被困在深山老林里的游擊戰士,連糧食也找不到了。少數經不起考驗的人開始動搖,叛逃事件時有發生。
為了穩定游擊隊伍的情緒,堅定游擊戰士的信心,蔡會文冒著生命危險,奔走各個游擊駐地,用召開會議和個別談心的方法,幫助干部戰士認清革命形勢和前途。他說:“敵人把我們逼迸了深山,條件自然很艱苦。我們在困難的時候,決不能喪失信心,悲觀失望,更不能動搖叛變。要有堅定的信念,看到革命的光明前途”。又說:“我是一個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識分子,為什么不跑到國民黨那里去升官發財,不呆在家里搞家業,享受清福,而甘愿吃革命這個苦?就是我早巳抱定了為共產主義犧牲奮斗的決心。我們共產黨人,革命戰士,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要把革命紅旗扛起來,扛到底!”通過蔡會文的耐心教育和開導,游擊戰士們進一步堅定了革命的信心,增強了克服困難的決心。沒有糧食,就嚼草根樹皮,寒夜沒有棉被,幾個戰士緊挨在一起,靠自身的體溫,再裹一把樹葉御寒。蔡會文還跟游擊戰士們一道,挖野菜,找野果,啃樹皮,風餐露宿,用實際行動鼓舞教育大家,使大多數游擊戰士在艱苦的斗爭環境中毫不動搖。
1935年12月初,蔡會文帶領20多個游擊戰士在崇義境內的赤水仙一帶活動。此時,蔡會文已經十多天未曾見過一粒米了。他裝著滿肚子的樹皮革根,拖著又饑又乏的身子,在大山里與敵周旋。
12月4日一大早,游擊隊突遭粵敵余漢謀部和保安十九團的襲擊,由于敵我力量懸殊,游擊隊被敵打散,且傷亡慘重。蔡會文帶領身邊剩下的十幾名戰士,迅速往崇義境內的朱冠山轉移,途中又遭敵人襲擊。經過奮戰,才擺脫敵人。他帶領戰士們來到一座山頭的一幢破房子里,想稍事休息后再設法突圍轉移出去。
由于連續轉戰,游擊戰士個個又饑又累。蔡會文叫管理員下山買糧,不料管理員一下山就被俘叛變投敵。這個可恥的叛徒,竟帶著化了裝的廣東鐵甲兵教導團來搜山。當時,蔡會文正跟戰士們在破房子里煮野菜。敵人在崇義境內的十八壘山,包圍了蔡會文及游擊隊。
在這危急的時刻,蔡會文臨危不懼,迅速組織被打散的七名戰士突圍。為掩護大家突圍,蔡會文馬上把敵人的火力引了過來,保證了突圍戰士的安全。蔡會文帶著兩名警衛員,一邊阻擊敵人,一邊隨著突圍戰士撤退轉移。剛突圍到距赤水仙不遠的一座山腳下,一名警衛員中彈犧牲,蔡會文也身中數彈。戰士們要背著蔡會文轉移,他說,“你們趕快走,我已經不行了,你們不要管我,趕快沖出去!”,他伏在地下,忍著劇痛,仍堅持舉槍還擊敵人,讓剩下的戰士安全脫險。這時,他背部又中一彈,昏倒在血泊中,不幸被敵俘獲。
敵人得知這位指揮若定、奮勇拼殺的指揮官,就是威名赫赫的蔡會文將軍,都爭著要把身負重傷的蔡會文抬回去邀功請賞。蔡會文在敵人的嘈雜聲中驚醒,他怒不可遏,指著可恥的叛徒和兇殘的白匪罵不絕口,不讓把自己抬走,與敵人進行了最后的抗爭。
敵人惱羞成怒,竟殘忍地用刀割斷了蔡會文的脖子。頓時,鮮血和著草汁樹皮,從蔡會文的咽喉里往外噴了出來……
“血染赤水,士氣豪雄!”一位優秀的指揮員和紅軍年輕的高級將領,無私無畏的忠誠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就這樣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年僅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