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4-24 05:12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鄭州大學劉俞希 四川大學 葉婷婷
“很早之前就想要去西江,所以趁著過生日圓夢。酒店房間剛好叫清風明月,夜景太美了。”提到清明節假期自己的西江自由行,昆明理工大學的夏航十分興奮。他正在規劃“五一”去重慶的旅行。
4月,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100余所高校403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3.87%的受訪大學生有過自由行的經歷,68.9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愿意在旅行時選擇自由行。61.54%的受訪者能接受1000元及以上的旅行費用。
自由行精打細算,更追求體驗
去蘇州的那場旅行,李揚做了十分精細的預算表。
3月底,李揚和室友決定利用沒有課程的周五和周末去蘇州感受南方的春天。她是4個人小團隊中的“會計”。從261.5元的硬臥火車票到青年旅社75元一張的床位費,再到1元的公交車票,這張“一屏拉不到底”的Excel表格透露出這位大三女生的精細。
“去旅行屬于上學期間的額外開銷,我們都不想和家里伸手要錢。”李揚笑著說,母親曾提出“贊助”她部分費用,但她拒絕了。這次旅行的部分經費是她從日常生活中“摳”出來的,余下部分則是做兼職攢下的錢。
作為自由行“死忠粉”,中國人民大學大四學生陸夢真在個人微信公號上推送過9篇關于旅行的文章,占全部推送的一半。就在2月底,她和男朋友以5000多元人民幣的人均花費,進行了為期10天的日本自由行。
這是陸夢真第一次出國旅行,她也擔心過語言障礙的問題,但“事實證明,做足攻略真的非常重要”。從去年12月開始,她就開始規劃這次日本之行。她明確表示自己不喜歡跟團游,在游玩節奏和路線規劃上都失去了主動權。
“第一是不自由,第二是跟團游的路線沒有特點,失去了旅行原本的意義。”在陸夢真看來,“走別人走過的路,拍別人拍過的景色,這樣一條‘成熟’的旅行路線是重復而單調的。”她覺得旅行的真正意義是“發掘新的東西,看看那些別人沒發現的美景”。自己規劃旅行在陸夢真看來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而調查結果顯示,在選擇自由行最主要的原因一項,70.41%的選擇“可以自己規劃路線、選擇景點”,78.84%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時間限制,彈性大”,選擇“不用被強制購物”的受訪者占14.79%。
何白俐是哈爾濱商業大學的大四學生,在體驗過一次較失敗的跟團游后,她堅持自由行。在她看來,自由行的氛圍和跟團游有著非常大的區別。“跟團都是年紀較大的游客,而現在年輕人群體都是比較喜歡隨意一點的體驗。”
何白俐從不追求奢華的旅行方式,她更看重心靈上的收獲,尤其是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她出行一般都會選擇住青年旅舍,她喜歡和青年旅舍上下鋪的室友聊天,相互分享人生經歷的體驗。
陸夢真與何白俐有相似的體驗,在日本的10天,為了體驗當地人生活,她和男朋友選擇住民宿。住在居民區,去市場買菜,她認為這是住酒店無法得到的一種特殊體驗。還有一晚為了省錢和體驗,他們睡在夜行巴士上。
何白俐認為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也很重要。回憶起去漠河旅行的經歷,她坦言好像自己變成了當地人。適逢中秋節,她和同行的伙伴住在一個家庭旅館。她腦海中至今還能浮現出那個畫面:沒有路燈的村鎮小路上,她們和當地居民聊天、散步,買西瓜圍坐在一起吃。盡管遠在外地,但她覺得自己已經融入當地的生活。這樣的旅行氛圍正是她所追求的心靈上的放松。
互聯網和便捷的信息成為大學生自助游的基礎
去年國慶節假期,只身一人從重慶去成都游玩的楊均表示,她之前完全沒有具體的規劃,對成都也一點不了解,但是因為便利的網絡,旅行沒有遇到困難。發達的網絡為出行者提供了豐富的出行信息和更多選擇。
筆者采訪了專門做自由行服務的一家公司。據這家公司的市場部主管介紹,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來襲之時,他們便意識到公司能夠有更多的發展。通過一年的準備,基于移動互聯網和目的地服務的App正式誕生。這些自由行公司,通過與線上旅游App、線下旅行社合作,為自由行的人提供交通和住宿的服務。除此以外,部分自由行公司對自身項目進行了升級,其在“機票+酒店”的簡單組合基礎上,增加了豐富的附加服務“動態打包”。市場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自由行產品。由專門的巴士提供接載服務,增加了結伴旅游、公路玩家等項目。
調查結果顯示,90.32%的受訪大學生選擇通過網絡獲取信息,51.12%的受訪大學生會通過親友了解,通過旅行社獲取信息的占20.84%。
“高考結束后的暑假,我們十幾個同學決定到青海玩。出行的前幾天我們大家出來開會討論了行程、交通、酒店問題,選了大家都有空的時間。”蔣歡邊笑邊說,“我們去了青海湖、鹽湖、住蒙古包,還去了一趟西寧。全程包車解決。這樣自由規劃路線,自主選擇自己想去的地方,感覺旅行的每一刻都有了價值。”蔣歡今年大一,這一次經歷讓她成為青睞自由行大軍中的一員。
陸夢真常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短途即興旅行,僅僅因為網上掛出了特價機票,此行的目的也簡單至極,“過一個不一樣的周末。”
談到許多文藝青年都愛說的“旅行而不是旅游”,陸夢真認為,“抱著純粹欣賞風景的心態去旅游和抱著對話自我的心態去旅行就很好。”因此,說到她旅行后愛寫攻略的習慣,她說是為了記錄自己的一段旅行經歷。她不像其他女孩愛自拍,她回憶旅程的方式就是寫游記或是攻略,在網上分享給大家,這也為和她一樣鐘愛自由行的大學生提供了信息。
安全問題不能忽視
自由行中也有不能忽視的安全問題。近幾年,報道的意外事件較多:2014年8月27日,3名湖南女大學生相約旅游,卻被卷入傳銷組織;2016年1月20日,上海一大學生獨自赴西安旅游,登上華山后失聯,警方尋找未果;2016年6月16日,廣西一學生臨時起意,獨自離校出去旅游,亦失聯。
調查結果顯示,58.5%的受訪大學生不愿意選擇自由行是因為擔心安全問題。88.09%的大學生會選擇與親密好友出行,能夠接受“驢友”行的只占6.95%;77.42%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理想的出行人數為2~4人。對于緊急情況,70.22%的受訪者選擇了“聯系警方”、51.12%的受訪者選擇“向當地人求助”以及42.43%的受訪者表示“聯系朋友家人”。
蔣歡提到自己之前的一次經歷。在一次自由行中,他和同伴遇到了強制讓他們跟團的司機。蔣歡一再拒絕不成只好威脅報警,這時司機才罷休。“還好同行的有男生,提高了很多安全感。”
“出行前,做好目的地攻略,說走就走也需對目的地進行詳細了解,規避行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安全問題,還有一定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問題不要逞強,安全第一。”對于自由行中的問題,自由行服務公司溫經理作為對自由行模式有所研究的業內人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被問及同行伙伴的問題時,四川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提示,同驢友一起出行有利有弊,好處在于旅行途中會出現很多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搭伴出行在旅行途中可以相互幫助。壞處在于,搭伴出行若對同伴的了解不夠,可能會有很多不堪設想的后果。他建議大學生朋友們“出行前對同伴做好功課,最好同是學生,并確認身份”。
“從小就想著要環游世界,那時候看起來不切實際吧,但我一直沒有放棄這個夢想,所以才到處走的。”劉武最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他認為旅行者是獨立、隨心所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