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競賽目的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健康山東2030”政策,推動半島乃至全國康復治療事業發展,青島黃海學院特舉辦護理與健康學院康復技能大賽。通過競賽探求康復醫學發展新思路,樹立康復教育行業標桿,推動學生對康復事業新認識;有效提升學生操作能力,帶動康復技能學習氛圍;全面考察我院人才培養質量,為后期專業實習、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二、競賽時間
初賽:2019年5月17日 晚上
決賽:2019年6月5日 下午
三、活動地點
新實驗樓
四、活動對象
護理與健康學院2017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
五、競賽內容
(一)初賽
以國家衛生資格考試(康復治療士)為導向,綜合考查基礎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專業知識、專業實踐技能等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報名同學需參加筆試考試,題型:單項選擇題,題量:50小題,時間:100分鐘。初賽限制人數60人,成績前20名選手進入決賽。
(二)決賽
以康復實踐工作為主旨,按照康復治療師(士)崗位要求,對患者實施準確、科學的操作,進行功能康復。競賽設置康復評定室、康復治療室2個考評站點,分為以下兩個部分。
1.臨床康復案例分析:在康復評定室,參賽選手首先對給出的1份康復案例進行獨立思考分析,以書面形式寫出存在的主要功能障礙或評定內容(至少4條);并有針對性提出康復治療措施(至少4條),15分鐘內完成。此部分占總成績的10%。
2.臨床康復技能操作:完成臨床康復案例分析后,各選手按抽取的參賽號依次進入康復治療室。在治療室,選手隨機抽取不同康復項目,根據項目實施具體康復技術操作。操作競賽時長為15分鐘,占總成績的90%。評委打分取平均值為選手操作成績。
3.最終按比例折合案例分析與技能操作為分數總和為選手總成績,按總成績高低順序確定獲獎等級。
六、競賽命題
(一)命題要求
1.試題編寫應以高職康復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落腳點,緊扣課程教學內容,參照康復治療師(士)考試大綱,充分考慮臨床康復實際情況,兼顧康復技術發展趨勢。
2.試題內容應具有代表性,符合考試目的,避免僅憑常識即可回答的問題。
3.試題語言表達準確、簡明、規范,不可遺漏解題必要條件,避免使用雙重否定句。
4.試題必須符合臨床康復工作的實際需要。
5.題目必須體現重點,內容要明確、具體,要有科學性和實用性。
(二)建立案例試題庫
賽前2周公布題庫。公布在“青島黃海學院網站”及護理與健康學院維系公眾號中。競賽時,選手任選1個案例作答,測試參賽選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樣題:
病歷摘要:患者,男, 62 歲,既往有Ⅱ型糖尿病病史,因突發左側肢體無力2 天為主訴入院。目前患者病情穩定,體征: BP:130/80mmHg ,神志清,構音障礙,左側鼻唇溝稍淺,伸舌偏右,咽反射減弱,心肺檢查無異常,左上肢肌張力稍低,左側肩關節和肘關節屈伸肌群肌力2;級,左下肢髖關節和膝關節屈伸肌群肌力3 級,左側肢體生理反射存在,腦CT 示:右側內囊區腦梗死。
問題一:分析患者存在哪些功能障礙及評定內容。
答案:患者可能存在運動障礙、共計障礙、認知障礙、ADL障礙、感覺障礙、言語障礙等。
根據障礙需進行評定內容:(1)肌力評定;(2)Barthel指數(ADL評定);(3)肌張力評定;(4)Fugl-Meyer評定;(5)關節活動度評定。
問題二:請根據患者障礙提出有效康復措施。
答案:(1)良姿位擺放;(2)肌力訓練;(3)關節被動活動;(4)體位轉移訓練;(5)平衡訓練;(6)關節活動度訓練;(7)預防并發癥
(三)10項臨床康復技術操作
關節被動活動、肌力訓練、牽伸技術、關節松動技術、平衡訓練、肌力評定、轉移訓練、中醫推拿、中醫閃罐、中醫走罐。
七、競賽相關
1、宣傳部在學院宣傳欄介紹“康復技能競賽”活動相關資訊,征集報名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報名給各班團支書,團支書匯總。
2、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活動開幕、兩場考試的相關資訊及時間地點,比賽由護理與健康學院康復治療教研室組織實施,學生會組織部、紀檢部等協助。
3、初賽人員按規則答卷(考生考號隨機)。答卷由康復專業教師進行批閱,審核完畢,進行匯總。決賽獎項: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給予表彰和獎勵。
八、競賽須知
(一)參賽選手須知
1. 參賽選手應按有關要求如實填報個人信息,否則取消競賽資格。
2.參賽選手應認真學習領會本次競賽相關文件,自覺遵守大賽紀律,服從指揮,聽從安排,文明參賽。請勿攜帶與競賽無關的電子設備、通訊設備及其他資料與用品進入賽場。
3.參賽選手須著隔離衣;選手不得在參賽服飾上作任何標識,不得攜帶移動電話進入賽場,違規者取消本次比賽成績。
4.參賽選手出場順序和競賽項目以抽簽決定,依次按順序在相應賽場進行比賽。
5.參賽選手憑身份證和學生證二證齊全進入候賽區。賽場工作人員負責對各參賽選手的身份進行確認檢查。參賽選手憑抽簽號提前10分鐘進入賽場,由現場工作人員組織指揮選手到指定的準備室進行賽前準備工作。各參賽選手應對比賽的物品進行檢查確認。
6.選手競賽開始、終止時間由賽場裁判記錄在案;比賽時間到,由裁判示意選手終止操作。選手提前結束競賽后不得再進行任何操作。選手在競賽過程中不得擅自離開賽場,如有特殊情況,需經裁判同意后作特殊處理。
(二)工作人員須知
1.樹立服務觀念,一切為選手著想,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嚴肅認真的態度和嚴謹細致的作風,在賽項執委會的領導下,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和要求認真做好崗位工作。
2.比賽開賽前20分鐘,到崗,確保賽場的安靜。
3.熟悉競賽規程,嚴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有關規定辦事,遇突發事件,按照應急預案,組織指揮人員疏散,確保人員安全。
4.工作人員在競賽中若有舞弊行為,嚴肅處理。
5.保持通信暢通,服從統一領導,嚴格遵守競賽紀律,加強協作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九、技術規范
1.關節被動活動(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評分標準: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語言交流
|
10分
|
|
主動與患者交流;在操作的過程中一直詢問患者自身狀態。
|
2
|
關節主要運動形式
|
30分
|
|
做各關節的正常生理活動形式,缺少按項減分。
|
3
|
關節運動范圍
|
20分
|
|
完成關節最大活動范圍,維持關節活動度。
|
4
|
手法熟練程度
|
20分
|
|
在操作過程中動作流暢嫻熟;手法動作沒有停頓;操作過程中把握手法細節,例如在觸碰患者手時將手心間隔開;手法做不全相應扣分。
|
5
|
患者與治療師姿勢體位
|
20分
|
|
治療師時刻在患者患側進行手法操作;治療師本身在站位或坐位時保持自己腰背部挺直。
|
總分
|
|
2.肌力訓練(股四頭肌)評分標準: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語言交流
|
10分
|
|
主動與患者交流;在操作的過程中一直詢問患者自身狀態;訓練患者肌力時暗示、大聲命令提高訓練。
|
2
|
肌力分級
|
20分
|
|
根據肌力等級要求,展示患者能做的訓練:被動訓練(5分)、助力訓練(5分)、主動訓練(5分)、抗阻訓練(5分)。注:如果沒有抗阻訓練,則第三條評分標準不得分。
|
3
|
主動抗阻訓練
|
30分
|
|
正確選擇等長抗阻訓練和等張抗阻訓練(肌力在三級以上可用等張抗阻訓練,小于3級用等長抗阻訓練);治療師對于病人的阻力點的確認;訓練過程時提醒患者禁止憋氣。
|
4
|
手法熟練程度
|
20分
|
|
在操作過程中動作流暢嫻熟;手法動作沒有生硬停頓;掌握各關節的正常生理活動;掌握關節正常生理活動的關節活動范圍;操作過程中把握手法細節,例如在觸碰患者手時將手心間隔開;手法做不全相應扣分。
|
5
|
患者與治療師姿勢體位
|
20分
|
|
治療師時刻在患者患側進行手法操作;治療師本身在站位或坐位時保持自己腰背部挺直。
|
總分
|
|
3.牽伸技術(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評分標準: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語言交流
|
10分
|
|
主動與患者交流;在操作的過程中一直詢問患者自身狀態。
|
2
|
主動抑制
|
20分
|
|
熟練掌握牽伸技術主動抑制訓練三種方法:①收縮-方式②收縮-放松-收縮③拮抗肌收縮,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選擇其中一種方法。
|
3
|
主動肌拮抗肌及關節正常生理活動
|
30分
|
|
熟練掌握主動肌拮抗肌知識;掌握各關節的正常生理活動;掌握關節正常生理活動的關節活動范圍。
|
4
|
手法熟練程度
|
20分
|
|
在操作過程中動作流暢嫻熟;手法動作沒有生硬停頓;操作過程中把握手法細節,例如在觸碰患者手時將手心間隔開;手法做不全相應扣分。
|
5
|
患者與治療師姿勢體位
|
20分
|
|
治療師時刻在患者患側進行手法操作;治療師本身在站位或坐位時保持自己腰背部挺直。
|
總分
|
|
4.關節松動技術(肩關節外展)評分標準: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語言交流
|
10分
|
|
主動與患者交流;在操作的過程中一直詢問患者自身狀態。
|
2
|
關節松動技術
|
20分
|
|
肩關節的正常生理活動及關節活動范圍。
|
3
|
手法應用選擇
|
30分
|
|
I、II級用于治療疼痛導致的關節活動受限;III級用于治療關節疼痛并伴有僵硬;IV級用于治療關節周圍組織粘連、攣縮導致的關節活動障礙。
|
4
|
手法熟練程度
|
20分
|
|
在操作過程中動作流暢嫻熟;手法動作沒有生硬停頓;操作過程中把握手法細節,例如在觸碰患者手時將手心間隔開;手法做不全相應扣分。
|
5
|
患者與治療師姿勢體位
|
20分
|
|
治療師時刻在患者患側進行手法操作;治療師本身在站位或坐位時保持自己腰背部挺直。
|
總分
|
|
5.平衡訓練(仰臥位、雙膝跪位、半跪位、站位)評分標準: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語言交流
|
10分
|
|
主動與患者交流;在操作的過程中一直詢問患者自身狀態。
|
2
|
支撐面
|
20分
|
|
展示不同姿勢的不同支撐面或體位。
|
3
|
橋式運動
|
15分
|
|
準確完成橋式運動,單橋雙橋皆可。
|
4
|
平衡分級
|
15分
|
|
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選擇平衡等級進行訓練。
|
5
|
手法熟練程度
|
20分
|
|
在操作過程中動作流暢嫻熟;手法動作沒有生硬停頓;掌握各關節的正常生理活動;掌握關節正常生理活動的關節活動范圍;操作過程中把握手法細節,例如在觸碰患者手時將手心間隔開;手法做不全相應扣分。
|
6
|
患者與治療師姿勢體位
|
20分
|
|
治療師時刻在患者患側進行手法操作;治療師本身在站位或坐位時保持自己腰背部挺直。
|
總分
|
|
6.股四頭肌肌力評定評分標準: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神經支配
|
10分
|
|
說出股四頭肌支配:股神經,L3-4
|
2
|
抗重力體位
|
20分
|
|
仰臥位,小腿在床外下垂5、4級:做伸膝動作,阻力加于近端踝關節3級:可做全范圍運動。
|
3
|
解除重力體位
|
20分
|
|
側臥位2級:可做全范圍運動;1級:可觸及肌肉收縮;0級:未觸及到肌肉收縮。
|
4
|
阻力位置
|
10分
|
|
近端踝關節。
|
5
|
動作熟練度
|
10分
|
|
動作熟練、無停頓為滿分。
|
6
|
肌力分級準確
|
20分
|
|
0級 肌肉完全麻痹,觸診肌肉完全無收縮力
Ⅰ級 肌肉有主動收縮力,但不能帶動關節活動 【可見肌肉輕微收縮】
Ⅱ級 可以帶動關節水平活動,但不能對抗地心引力 【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
Ⅲ級 能對抗地心引力做主動關節活動,但不能對抗阻力 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離床面
Ⅳ級 能對抗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 【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
Ⅴ級 正常肌力 【肌力正常,運動自如】
|
7
|
語言交流
|
10分
|
|
指令、術語正確。
|
總分
|
|
7.床與輪椅之間的獨立轉移訓練評分標準: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輪椅擺放位置
|
10分
|
|
輪椅置于患者健側。
|
2
|
輪椅擺放角度
|
20分
|
|
床成45°角。
|
3
|
手閘
|
10分
|
|
剎住輪椅手閘。
|
4
|
腳踏板
|
10分
|
|
轉移前:向兩側移開腳踏板。
轉移后:調整坐位姿勢,放下腳踏板。
|
5
|
健足患足位置
|
20分
|
|
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
|
6
|
動作熟練程度
|
20分
|
|
動作熟練,無停頓為滿分。
|
7
|
語言交流
|
10分
|
|
指令、術語正確。
|
總分
|
|
8.肩關節推拿評分標準: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評估患者及語言
|
20分
|
|
醫患交流并說出患者基本診斷為肩周炎,治療以改善患者活動受限為主。
|
2
|
放松肩關節
|
10分
|
|
患者坐位或健側臥位,用揉法、?法放松患者肩部肌肉。
|
3
|
治療肩部疼痛
|
20分
|
|
患者正坐位或仰臥位,點按肩井、天宗、肩髃、肩貞、臂臑、手三里曲池及阿是穴學等;用彈撥手法彈撥位于結節肩溝、肩胛內角的內上方、肩胛內緣的條索狀硬結,彈撥完后以揉法放松局部。
|
4
|
改善肩部活動障礙
|
20分
|
|
在肩關節前部及上臂內側施推法的同時,被動外展、旋轉患肩,以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為重點;肩關節外展50°,橫向彈撥肩關節附近韌帶;用搖法輔助患者做肩關節環轉運動,并做肩關節內收外展、后伸及內外旋轉的板法,幅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耐受為度;最后做肩關節抖法、搓法和肩關節拔伸法。
|
5
|
整理手法
|
10分
|
|
摩法、擦法、搓法、抖法放松肩關節及手臂。
|
6
|
手法熟練程度
|
20分
|
|
手法準確、連貫、熟練,力度合適,有滲透作用。語言表達流暢,體現人文關懷。
|
總分
|
|
9.閃罐操作評分標準: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交流及準備
|
10分
|
|
主動與患者交流 ,全面評估患者,選擇合適的罐具。穴位選擇準確并進行清理。語言表達流暢,體現人文關懷。
|
2
|
吸拔
|
30分
|
|
要求動作輕、快、穩、準。吸拔牢固。
|
3
|
閃罐
|
20分
|
|
留罐0.5分鐘后起罐。然后進行閃罐6~8次,動作連貫熟練。
|
4
|
起罐
|
20分
|
|
要求手法正確:先用一手夾住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從罐口旁邊按壓一下,使氣體進入罐內,將罐輕輕搖松,即可將罐取下。
|
5
|
動作熟練度
|
20分
|
|
動作連貫、準確、熟練,整個過程體現人文關懷。
|
總分
|
|
10.走罐操作評分標準(以腰肌勞損為例):
序號
|
項目
|
分值
|
得分
|
備注
|
1
|
交流及準備
|
20分
|
|
主動與患者交流
,全面評估患者,選擇合適的罐具。選擇經過腰部的膀胱經和督脈作為施術部位,并進行清理。語言表達流暢,體現人文關懷。
|
2
|
吸拔
|
20分
|
|
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選擇的罐口上,涂適量潤滑劑,用止血鉗夾住95%酒精棉球,點燃后在罐內繞1~2圈抽出,迅速將罐扣在應拔部位。要求動作輕、快、穩、準,吸拔牢固程度合適。
|
3
|
走罐
|
20分
|
|
循經過腰部的督脈經和膀胱經作上下往返移動的走罐治療。推罐時,動作緩慢,用力均勻,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傾斜度。
|
4
|
起罐
|
20分
|
|
手法正確:先用一手夾住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從罐口旁邊按壓一下,使氣體進入罐內,將罐輕輕搖松,即可將罐取下。擦干凈施術部位多余潤滑劑,并整理拔罐用物。
|
5
|
動作熟練度
|
20分
|
|
動作連貫、準確、熟練,整個過程體現人文關懷。
|
總分
|
|
附件第一屆康復技能大賽案例分析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