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發布關于延遲開學時間的通知,要求各學校“停課不停學”,我院嚴格按照教育部及學校防疫要求,積極開展實行線上網絡教學,在探索中不斷調整、完善,給學生提供優質的遠程教學服務,力爭做到防疫不妨教,停課不停學,保證教學順利開展,保障教學質量。
一、集體備課,精心設計學習任務。
為了應對19級人才培養計劃調整,基護教研組在開學前首先統一編制了課程標準、教學計劃;為了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無縫銜接,教研組老師一致選擇了超星平臺,以既有的課程資源為基礎,然后成員們四下搜集適合學情的教學資源,去蕪存菁。老師們按照教學計劃分工協作,提前在學習通上傳微課視頻和電子書作為任務點,要求學生限時完成,每周在后臺統計任務完成情況,對未能及時完成任務的學生進行督學。
二、動態調整課堂設計
布置任務就要有檢測、有評價,這樣的學習才真實有效。開學前,教師根據所選的直播平臺建立QQ群或釘釘群,并在開課前于教研室內測試各項直播展示與互動功能,保證授課順利。充分設想直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并制定備選方案。如王曉瓊老師第一次上課就遇到有的同學網速受限,反饋QQ共享屏幕看不到,于是,老師改用群課堂功能。同學們利用老師提前分享的PPT和課本上的重點內容,跟著音頻同步學習。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們也會穿插一下練習題,隨機點名,讓同學連麥回答。通過首日學生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網課的滿意度比較高,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同學們居家學習網課和師生線上互動情況
鑒于第一天授課過程中大家都遇到了各種問題,學院當晚即舉行了教學工作視頻會議,教研室主任和學科帶頭人匯總了一天的教學工作,大家互相啟發、互相借鑒,又探索出了一些好方法。教研組的老師們繼續調整自己的課堂設計。
如通過簡單的問卷調查,摸清學生們的學習裝備、資源可及性、以及直播時長等問題,以此為依據調整直播時長,再根據平臺運行的流暢度,靈活選擇直播的時間段。并且,考慮到半數同學之后1部手機,指導學生在聽課時將電子教材作為背景,屏幕分享的PPT作為浮窗,配合手中的紙筆完成課堂學習,盡可能多的調用學生的多種感官,既增進了學習效果又很好地延續了學生以前的學習習慣。老師在學習通設置話題討論,同學們下課后將隨堂筆記拍照上傳,既是一種督學方式,學生也可展示學習成果,接受大家點贊,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學生調查問卷和部分學生課堂筆記
如老師在開課前一直在釘釘群指導學生課前預習,但是發現學生的信息回復速度很慢,考慮到班級在QQ和釘釘均已建群,便通過班級投票來決定最終開課平臺。超半數的同學更習慣用QQ,老師尊重學生的選擇,改用QQ平臺。在哪個平臺開課,于教學效果而言影響不大,但是將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對學習這件事有了主人翁意識,而老師則要有服務學生的意識。
三、課后驗收+24h在線答疑
網課最大的劣勢在于師生分隔在屏幕兩端,教師看不到學生的實時反饋。為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驗收教學效果,教師要在每堂課后下發章節練習,學生要按時完成學習通下發的章節練習題。如果學生遇到知識難點和操作失敗的情況,可以在群里隨時向老師求助。通過學生的作答反饋來看,大部分同學對知識點的掌握較好。
四、全員育人
直播+任務點的教學方式可以督促大部分學生,通過首周運行,各種系統問題和操作問題已基本解決,對于少數一直游離于課堂之外的學生開始進行督學,輔導員老師協助落實學困生的情況。通過對該部分學生的督促,提升整個班級的學風建設。
學生作業情況和教師在線輔導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