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正在成為可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此,作為教師,我們肩負若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歷史重任,必須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勇于創新,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學生在課堂中能主動地進行思維探索,開拓創新。現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師生共處,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給學生提供愉快的心理環境。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民主,平等的關系,讓學生在沒有壓抑、沒有恐懼、沒有膽怯的心理環境中,最大限度地表現和發揮。在教學實踐中,觀察到有些學生在課堂上顧慮太多,尤其是那些后進生,思想也要更大,他們想回答問題,可是又怕說錯了挨批評,提問時,他們頭腦中不是在想這個問題怎樣回答才更完整,而是想著“千萬不要說錯!”“說錯了怎么辦?”結果總是瞻前顧后,顧慮重重,提心吊膽,吞吞吐吐,這樣連基本的知識點也說不準,更不用說動腦筋,開拓創新了。
獨立探索,大膽求異,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我們所說明的發散思維,它是創造思維的前提和核心。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求異,提倡學生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讓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和新穎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對于某問題,如果一味地按常規的思維模式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時候會阻礙學生的認識和分析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尋找答案,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
整改課堂,優化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在深化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進程中,新的教學手段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運用生動的語言或有趣的文本、聲音、圖象的綜合處理,以及學生與它的交互作用進行學習,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化為直觀的、靜止的東西變為運動的,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他們在看得見,聽得到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知識。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優化教學于段,借助于現代科學技術,如幻燈、錄像,計算機等多種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培養學生能力。
總之,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的新型人才是每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營造寬容、友愛的學習氛圍,建立親密融洽的師生情感,給學生一片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想象,積極地探討,大膽地創新,努力使每一節課課都成為學牛創新思維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