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話題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已經成為了目前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年老以后,身體往往會出現各種疾病,對老年人的生活影響非常大。患病以后,就要經常往返于醫院、家庭、康復機構之間,不僅費時費力,對生活的負擔也很大。一方面是人口老齡化伴隨我國人口和經濟政策等導致的傳統家庭照料功能大幅度削弱,另一方面,社會化養老體系建立中醫療和養老在原有體系中的并行發展,缺乏整合。近年來,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走進我們的生活當中,它就是醫養結合。醫養結合主要是指面向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務的基礎上,提供醫療衛生方面的服務。
從內涵上來講,醫養結合具有以下基本特點:從保障目的來看,與傳統養老模式一樣,醫養結合旨在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務,以使老人安度晚年;從參與主體來看,它聯合傳統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旨在通過多元化的參與主體,為老年人提供一種新型的養老服務;從服務內容來看,由于引入了現代醫療技術,它能夠提供更加專業、便捷的養老服務,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從保障對象來看,尤其適宜處于大病康復期、慢性病、易復發病患者等無法在傳統養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從人性角度來看,它同時考慮了老年人的養老需求與醫療需求,符合現代老年人“醫養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從廣義范疇來界定,醫養結合不僅是將傳統養老保障與現代醫療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方式探索,還意味著一種跨越式的養老新理念。
一切將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方式實踐,都可以被界定為醫養結合的范疇。比如,近幾年青島、重慶等地開展的老年長期照護制度探索,本質上也是將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組合提供,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
傳統養老與醫養結合的差別:首先,與傳統養老模式相比,兩者提供服務內容的差異最為明顯。醫養結合模式在提供傳統養老模式所包含的養老服務的基礎上,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醫療和康復服務,實現了傳統養老服務與現代醫療服務的結合。
其次,醫養結合模式不同于傳統養老模式具有明確的責任主體,比如居家養老的責任主體是家庭,機構養老的責任主體是各類型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沒有明確的責任歸屬主體。在具體實踐中,開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可以是設有老年病科的醫療機構,或者是醫療機構分設、下屬的養老服務單位,也可以是和醫療機構開展合作的養老院、福利院。
因此,醫養結合并不是作為一種獨立的養老模式而存在,更多意義上,是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服務供給方式而運轉。它可以和任何傳統養老模式相結合,在任何養老模式中以不同形式實現醫養結合的服務供給。
很久以來,我國的養老院只能提供養老而無法醫療,而醫院只能醫療而不能提供養老服務,這種情況“醫養分離”的結果,是養老院里的老人經常要奔波于家庭、養老院和醫院之間,不僅得不到及時救治,還給家人和社會造成極大負擔。而醫療機構牽手養老機構建立醫養聯盟,養老機構可以整合醫院的醫療資源,提高為老人服務的能力,醫院可以樹立社會公益形象,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及醫療服務的覆蓋面;老有所醫和老有所養,可以減輕老人親屬及子女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讓他們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