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科研
          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著力點
          發布時間:2021-10-18瀏覽量:3612

          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要求弘揚高尚師德,建設“四有”高素質教師隊伍,并提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師德師風。教育部先后頒布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等文件,2018年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廣大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與此同時,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仍有不盡完善之處,還不時被爆出一些負面問題。在涉及高校根本任務的人才培養環節,常常落入“看得見,卻抓不著”的乏力困境,具體實踐中沒有很好的“著力點”。因此,本文擬從教學視角來探析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以期找尋更加有效的實施方法與途徑,讓高校教師更好地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首要職責。從教學視角來看師德建設,就是要抓住高校教師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這個育人根本,突出高尚師德在具體教學活動中的教育意義與價值,其核心就是全面提高教師人才培養能力。

          一是轉變觀念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辦好我國高等教育,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并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高校教師也須聚焦于這個核心工作,提高自身德行修養和學識水平,更好地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高校師德建設應注重負面防范和正面激勵相結合,既明確不可觸碰的底線要求,又要有更高的師德標準,并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引導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之中。

          二是注重教師自我提升。

          “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承擔著莊嚴而神圣的使命,需要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等方面全方位以德垂范,以德育人,將師德規范積極融入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實踐,提高師德踐行能力。以德立身,要求教師注重提升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以德立學,要求教師鉆研學科專業知識,以深厚的學識和寬闊的視野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以德施教,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時刻刻體現對學生的責任和尊重;以德育德,要求教師用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學效果的不理想,表面上看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不夠,但背后一定反映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責任與使命,對學生成長成才的責任與擔當。教學規范絕不能僅限于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道德修養也不能僅僅是對這些外在行為規范的遵守,而是要變成教師自己的內在需求和高度自覺,這才是教師師德修養所應達到的理想境界。

          三是完善學校政策導向。

          首先是進一步細化教學規范行為,并力求達到道德意識、道德行為和道德結果的統一;其次是加強正面宣傳教育和負責懲戒防范;再次是改進師德評價機制,調動教師積極性,激發教師內在自主性,提高教師綜合能力與素質。從目前高校的師德評價體系看,更多地強調了教師個人品行方面的內容,教師教學能力、教學表現比重很小甚至忽略。事實上,師德表現總是可以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反映出來,比如授課前的認真準備,對教學內容方法的組織,對每個課堂提問的設計,對學生狀況的掌握,對個人教學的反思等。因此,在評價機制上需要傾向于最能體現高校價值的教學活動上。將師德評價引向具體的教學實踐,實際上是高校育人為本的回歸,也是師德建設的重要的長效機制。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