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育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學校的基本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更是教師的本分。
(一)優良師德是高校教師的基本素養和必要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決定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一種最為特殊的職業道德,也是最為重要的職業道德,它調整兩個重要的社會關系。一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成年人與青少年的關系,也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教師年齡大、閱歷深,社會經驗豐富,而大學生大都剛步入成年人行列,從法律上講,還沒有完全或者剛具有法律行為能力。因此,在師生關系上是“師強生弱”,如果教師道德敗壞,欺凌弱小,不僅無法實現教育的功能,還會嚴重侵害學生的身心。所以,要求教師必須自律,必須品德高尚。二是國家、社會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國家、社會讓教師群體從事教育工作,實際是把國家、社會的未來托付給教師,這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崇高的使命與責任。因此,國家、社會與教師的關系,是其他社會關系無法比擬的。國家、社會一方面應當善待教師,另一方面要對教師的人格、品德、知識、技能提出特殊的要求。
優良師德是教師職業的本質屬性。教師是用自己的思想影響學生思想的人。教師傳授的思想不僅要先進,教師的人品也應該令人信服。即教師必須是“有德之人”。此外,教師的“才能”增長也有賴于德,無德的學者將會才智枯竭。因為做學問需要“清心”,清心之人必“寡欲”。無德之人有很多不正當的欲望,影響其研究真學問。所以,“德高人為師”,教師的使命決定了教師必須有德;“德重學子信”,德重之人可親,親則信,信則靈,學習效果取決于教師的道德水平;“德厚才精進”,有德之人的學問能夠與日俱增,無德之人的才智將會隨著欲望的膨脹而枯竭。
(二)良好師德師風是實現新時代高校教師使命的基本保證
新時代良好的師德師風對于保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我國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也是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在到2035年還有14年,到2050年還有29年時間,因此,目前在校的大學生(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或者說生力軍,這一代人能不能培養好,關系到能否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能否如期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要把這一代大學生培養好,關鍵在高校教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這就是新時代高校教師肩負著的重要歷史使命,高校教師能否完成好這個光榮的歷史使命,關鍵看是否有良好的師德師風。
(三)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克服教師隊伍建設短板弱項的必要措施
目前,我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一些短板弱項,集中體現在師德師風方面。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措施。
當前,我國高校師德師風方面呈現出以下問題:在學術風氣方面,有的教師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有的抄襲剽竊、偽造篡改、買賣論文;在教學方面,有的教師教書育人意識淡薄,教學敷衍,在課堂、論壇、講座、網絡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或散布虛假、不良信息,甚至隨意散發違背公序良俗和法律的言論,誤導學生;在品德修養方面,有的教師道德敗壞,對學生性騷擾,收受學生及其家長禮品禮金,為學生入黨、升學提供非法的便利。這些現象嚴重敗壞了高校教師的形象,誘發人們對我國高等教育的信任危機,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阻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所以,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刻不容緩。這不僅關系到國家事業的發展和民族復興,也關系到千千萬萬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切身利益,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