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科研
          《運動學》教學方法改革
          發布時間:2021-10-20瀏覽量:4098

          高職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適應社會對康復的需求,要想靈活掌握物理治療技術,必須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運動學》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目前的課程教學中,存在著重視傳統教學,忽略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的銜接、創新能力等職業能力素質水平的問題,無法實現與學生日后實習就業之間的緊密銜接。針對這些問題,教學改革進行具體策略和相應的教學模式嘗試。

          1.學生主導,分組進行。

          學生已經先行學習過解剖學、生理學等課程,而運動學是探討人體的運動功能及其變化規律,闡明運動訓練原理、方法與疾病康復之間關系的學科。因此可以在課堂進行學生主導,教師點評的教學方式。例如在關節運動章節。學生采用分組形式,抽簽進行: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脊柱運動七部分內容的講解。

          2.增加課上互動

          改變傳統一次考試定成績的方式,以PBL教學法,平時課堂上設置若干個任務讓學生完成,記錄學生的完成情況,對于主動參與、積極表現的同學予以鼓勵。學生課前使用3Dbody學習,講到某一塊肌肉時,由學生指著自己或同伴身體描述肌肉的位置和起止點。由學生演示某一關節的所有運動形式,并請同組成員進行補充。

          3.充分利用活動參與

          建設運動學實訓室,完善教學器材以及教學用具、模型,結合教具講授理論知識,并讓學生在實訓室自己動手操作或體驗。例如,進行立定跳遠,讓學生體會不同程度屈髖,臀大肌預先拉長不同程度,對跳遠距離的影響,并引導學生回答肌肉最適初長度與肌力的關系。在骨骼肌與運動形式部分可結合力量素質及訓練,在學校健身房進行實地教學,體會不同運動形式肌肉發力感覺。

          一部分學生體育參與感較弱,可以采用播放奧運會運動視頻,比如跳水,花樣滑冰等項目,不僅可使使學生直觀理解肢體轉動慣量與肢體的關系,還能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大國自豪感。

          4.增設第二課堂,學習太極拳,廣場舞。

          課程開設初期集體學習一套廣場舞,在學期末請同學就其中一個動作說出關節的運動形式,參與運動的主動肌和拮抗肌。開設第二課堂,在每日早上6:00學生可以參與教師組織的太極拳練習,沉浸式體會中國傳統康復療法對機體的影響。

          5.增加學生的參與意識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查找文獻的方法,針對一些書本上沒有詳細介紹但是又很重要而且實用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文獻,將查找的結果和自己的體會在班級分享。教師以加平時分的方式鼓勵學生自己主動查找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此外,在課程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指標可以參考學生的學習信心、合作交流、質疑釋疑以及課程整體滿意度等方面。我們在應用形成性評價的課程改革中,應牢牢把握反饋機制的主要目的,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掌握其達成學習目標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優勢與不足。教師不僅需要注重提高職稱、學歷,還要注意不斷提升自己,總結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積極參加專業相關的培訓,掌握前沿知識。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