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層教學組織名稱及類型
基層教學組織名稱:基礎護理教研室
基層教學組織類型:學院/系教研室(中心)
教師總數:11人,其中學科帶頭人2人
二、教研室在工作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一)強化師德師風,提升業務能力。定期組織教研室教師學習和研討黨、國家和學校關于教育教學的基本方針政策、教學規范等文件,推動教師嚴格遵守教學紀律與教學規范,樹立良好的教風,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加強教學梯隊建設,制定教師培養計劃,嚴把新教師開課關,對青年教師實施教學指導,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為教師個體的教學發展提供專業支持。
(二)制定教學計劃,落實教學任務。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總目標,教研室積極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大綱的制定。按照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要求,通過嚴格落實新教師培訓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同行聽課制度等,嚴把教學質量關,高質量完成本教研室教學任務。
(三)服務專業發展,建設教學資源。建立符合學科專業發展的課程體系,組織制定并規范課程建設規劃、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微課等建設與應用。選用或編寫高質量教材和指導用書,開展教材、教輔資料、課件、題庫、資源庫、在線開放課程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建設。
(四)組織集體備課,規范課堂教學。制定教研室集體備課計劃,有目的、認真合理地安排本教研室集體備課活動,集體研究制定高質量的教案或講義;組織教師相互聽課,觀摩教學,并開展同行評議,教研室每位教師每月聽課不少于4課時;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創新教學方法。規范課堂教學,遵守課堂紀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水平。
(五)開展教學反思,完善教學評價。組織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對課程考試成績、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深入反思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六)關注青年教師成長,加強青年尤其是新入職教師的培養工作。解決青年教師生活和職業生涯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完善新入職教師上崗培訓,嚴格新入職教師準入制度,外派學習交流、培訓、組織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舉辦青年學者沙龍等方式為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和科研、教學能力提升提供良好條件。在學院政策支持下,近年來教研室青年教師成長較快,2021年高欣等3名教師獲得校級教學標兵榮譽稱號,郭雪老師在2020年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榮獲一等獎。
(七)執行本科生導師制,組建教學科研綜合團隊。嚴格執行學校推行的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本科生跟隨導師進入相關團隊,在團隊教師指導下,參與相關科研和從師職業能力訓練。團隊組織科研、教研、專業建設、課程與教材建設、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學生論文指導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學科競賽等活動。
三、不足與打算
(一)不足。教學中仍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的現象。
(二)打算。組織教學改革,開展教學研討。通過建設與應用新型課程(在線開放課程、微課等)、選用或撰寫優質教材(含信息化教材)、結合新型教育技術方法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科教融合等,在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上進行有效探索,推動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改革中。引導教師申報各級各類教學研究項目,推動教師運用教育理論和研究指導自己的教學,推動教學學術的深入開展。教研室以《護理學基礎》為示范開展課程建設,每門課程均開展不同方法的課程改革,進一步加強研究,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包括優化教學環節、優化問題設計、優化教學方法等,剔除無效,增加有效,實現課堂高效。教研室要重視和加強科研工作,要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一方面,要認真檢查已立項課題的運行情況,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做好結題鑒定工作。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教師梳理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形成學科研究課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改善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教研室要加強對各級課題研究的管理,從課題立項、過程研究等到課題鑒定,都要規范運作,強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