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開春, 疫情為生活按下了“慢行鍵”, 大家誰都不容易,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他們是父母的孩子, 也是孩子的父母…… 同方向的奔赴,同使命的堅守。我們同向而行,一起努力!
01初心不改,與年輕的教師一起奮戰
李秀榮,校內臨時留觀點負責人。入校封閉至今。李秀榮帶領團隊進入校內臨時留觀點進行工作。在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的情況下,她帶領年輕教師抓緊時間熟悉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每日例行檢查志愿者的消殺日常管理工作和各種表格的規范化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保證了留觀點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期間,為了各種材料的完善,經常加班到深夜,但從來沒有一人叫苦叫累。

李秀榮老師說:“在各位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們這個小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抗疫的階段性勝利。但思想上還是不能松懈,我們會繼續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把留觀點的工作做好。”
02 我是黨員我先上
徐翠梅,校外臨時留觀點負責人。接到需要管理校外臨時留觀點的通知后,她毅然決然拋下家中所有事物帶隊前往隔離點,進入了全天封閉式的工作模式。她帶領團隊深入了解每位同學的現狀,規范管理模式,努力做到不論是白天還是深夜,只要有需要必然有回應,使每位進入隔離點的發熱人員都能夠感受到家的溫馨,盡快恢復健康。

徐翠梅老師說:“作為一名黨員,我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愿意沖鋒在前,守護學生的安全。今后,我將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踐行自己的入黨誓詞,繼續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中。”
03 管不了孩子,顧不上父母,他卻是抗擊疫情的“主心骨”
王芝發,護理與健康學院副院長。封校期間,他勇于擔當,舍棄小家,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他積極動員、協調、組織學院一切力量,承擔校內外臨時留觀點、全校20%核酸抽檢工作、組建專家組提供智庫等多項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發揮校內醫學專業社會服務功能,助力學校織密校園疫情防控網,全力保障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師生異常癥狀患者的轉運、組織核酸檢測、信息報送、應急處置等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為了更加方便開展工作,他每日睡在辦公室的會議桌上,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成了常態。

王芝發副院長說“最近很累,但我們的心卻是暖暖的。近日,核酸檢測現場,一位校內司機師傅對我說到:“幸好有護理學院在!”我把這件事發到了學院事務處理群里,大家都十分感動,工作被大家需要,贏得認可和鼓勵,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04 用專業特長為師生筑起“安全屏障”
張茂文,護理與健康學院教師。入校封閉工作至今。為配合學校做好疫情防控,他主動參與到在校師生、老師家屬及從業人員每日一檢的核酸采集工作,主要負責志愿者選拔培訓和核酸檢測現場突發事件處理,確保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核酸檢測工作,盡量減少因每日一檢對師生工作生活造成的影響。張茂文老師說:“作為一名黨員,我愿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同時作為一名護理專業老師,我愿用專業特長為全校師生筑起安全屏障。我堅信,只要我們心手相牽,并肩戰疫,必將一起跨過這場‘倒春寒’。”

被人需要是一種價值,讓人需要勝于感激你。美國勵志大師卡耐基曾說過:“別指望別人感激你,因為忘記感謝乃是人的天性。如果你一直期望別人感恩,多半是自尋煩惱。”客套的感謝和庸俗的夸獎往往是一時的,就如同曇花一現,匆匆便就此凋零一樣。而讓人在內心需要你,卻可以永留余香。學校防疫工作需要護理與健康學院,當學校需要時,我們護理人就挺身而出,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
感謝我們的學生志愿者,感謝努力在一線為防疫工作做貢獻的老師,感謝學校對護理與健康學院的信任。我們會一直戰斗,直到打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