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青島黃海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在知新樓-2樓東配多媒體(陽)舉辦第二屆總工論壇第一期講座,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王立軍做題為“性能與設計”的學術報告。報告由建筑工程學院于征博士主持,土木工程系師生代表參加了本次報告會。
講座開始,建筑工程學院領導致辭,總工論壇是建筑工程學院著力打造的品牌活動之一。學院邀請極具威嚴威望的大師級專家指導我院師生。學院舉辦總工論壇的意義是鼓勵師生在工作中要做到”知識和理論相結合,理論和應用相結合,應用和實踐相結合,實踐與創新相結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鼓勵師生將王立軍大師這樣優秀的人才當做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進,不斷進取,人生要有目標才有努力的動力。
王立軍是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師,英國皇家注冊結構工程師,香港注冊結構工程師。華誠博遠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專家委員會委員。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9篇,出版專著4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優秀設計銅獎1項,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1項,省部級獎20余項,擔任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2017主編。
王立軍大師在講座中提出抗震設計的目的是要保證建筑在一定的地震強度下達到某種性能要求。因而從這點上講,所有的抗震設計都屬于性能設計。本報告從抗規的小震設計出發,通過將其與美標、日標、17鋼標的抗震設計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它們的異同結合點,即性能系數。結合國務院條例設防地震下建筑保持正常使用的要求,通過設計案例解讀該類建筑的設計方法,并對采用一種新型慣容阻尼系統(TVMD)的減震結構做簡要介紹。
在提問交流環節,徐秀鳳博士提出在地質災害中能否實現框架結構的強柱弱梁這一設想。王立軍大師指出我國的強柱弱梁技術仍不完善,可以參考國外相關經驗,不斷發展這項技術。最后,王立軍大師結合自己個人經歷,提到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當今面對AI的挑戰,建筑行業是經久不衰的行業,但是仍舊需要眾多精英,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需要不斷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斷前進,將理論同實際相結合,踏踏實實走向更遠的遠方。
盡管此次報告的時長不過兩小時,但是王立軍大師謙遜嚴謹的研究態度及清晰幽默的講學風格卻給聽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報告結束后,他與對其研究感興趣的老師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討論。
本周六6月3號我院將繼續在知新樓-2樓東配多媒體(陽)舉辦總工論壇第二期:裝配式建筑新進展及其關鍵技術研究創新,由山東省建筑工程大師崔士起報告。
本次總工論壇的召開,邀請業內高水平人才分享行業前沿發展,更深入地扎根于專業的現實需要,服務于區域發展的要求,更積極地探索應用型的本科發展之路,也為學生們提供多元的成長途徑,培養其知行合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