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影視學院教科研融合,促進影視學院教師的教科研研究成果走向國際化,通過科研成果反哺教學工作。影視學院協同設計與美術學院于2023年10月23日,在韓國安養大學阿里館4樓學術會議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1104學術報告廳、 青島黃海學院知韻樓301會議廳線下會場共同舉辦“2023年第一屆‘藝術與設計’中韓博士生國際學術大會”(下文簡稱“中韓博士生學術大會”)。影視學院博士代表教師張小爽參與了本次“中韓博士生學術大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賈璽增教授主持本場學術大會,影視學院常務副院長孫兆忠,副院長張成義,院長助理桑小昆,設計與美術學院院長邵力民,副院長石莉莉,院長助理杜超以及兩個學院的教授專家以及系部骨干教師列席會議。希望通過這樣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影視學院能夠在教育和研究方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和資源。
影視學院報告人代表張小爽博士畢業于韓國東西大學影像內容學院,現任教于青島黃海學院影視學院,她分享的內容為《節日符號在動畫中的視覺表現研究》。節日符號在動畫中的運用不僅呈現視覺美感,還有助于加深觀眾對影片故事的理解,以及文化背景的體驗。本次發言內容主要探討節日符號在動畫中的視覺表現方式,并深入分析這些符號如何在動畫中傳達文化、情感和主題。通過對多部動畫中的節日場景和符號進行分析,揭示其在影片中呈現的象征意義和作用。強調了動畫作為一種具有廣泛傳播力和文化影響力的媒體形式,對于傳達和弘揚節日符號的獨特潛力。在動畫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播媒介方面,張小爽博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她著重探討了不同國家、地域、文化等因素對動畫創作規則和特點的影響。她指出動畫既要實現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承擔著時代創意使命。這個研究對于了解動畫與文化傳播的關系以及如何推動動畫領域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張博士的研究還突出了動畫作為一種具有廣泛傳播力和文化影響力的媒體形式,對于傳達和弘揚節日符號的潛力。這不僅為她的科研工作增加了實際應用的價值,同時也為學院的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教育方法和資源。更重要的是,她將她的研究成果直接應用于教學工作,通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動畫中的節日符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影片故事和文化背景。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文化意識,使他們成為更有創意和創新力的專業人才。綜上所述,張小爽博士的研究成果不僅為科研界帶來了新的知識,還為教學工作注入了活力和新思路。她的跨學科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教學應用,使學院的教育工作更加充實和富有創意。這展示了科研與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為學生和學術界帶來了實際價值。
影視學院作為主辦方之一,積極參與了第一屆“藝術與設計”中韓國際博士生學術大會,為本院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寶貴的學術經驗。參與大會的報告人代表張小爽博士以及潘楊博士,他們的研究內容不僅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還為本校的師生帶來了啟發。這些研究不僅在本校產生積極影響,同時也在國際學術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這為我們未來的學術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更廣闊的機遇,促進本院的教育和研究水平提升。我們期待進一步的討論和合作,以推動影視學院的發展,為學生和學術界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