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構建和完善面向產出的本科教學質量評價及持續改進機制,深入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使廣大教師充分理解 OBE教育理念,加強一流專業和金課建設,打造精品課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5月27日下午,智能制造學院組織召開第1期工程教育論壇,特邀中國焊接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焊接學會理事長、工程教育認證專家、天津大學二級教授胡繩蓀教授,面向全校教師作題為"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教學與評價"專題講座。智能制造學院院長劉紀新、教學副院長曹愛霞及學校部分骨干教師64名教職工通過騰訊會議共同聆聽了本次報告,報告由教學副院長曹愛霞主持。
會上,胡繩蓀教授分別從基于OBE教育理念、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課程教學改革及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解讀。首先,針對OBE理念下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解讀,他指出OBE教學的特征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OBE教學模式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實踐經歷及學習產出,成果導向教學設計流程是反向設計,正向實施,要從需求進行教學設計。通過舉例詳細說明工程認證標準規定的“12條畢業要求”的內涵,對畢業要求指標點進行詳細解讀,他強調,對于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分解,要從可衡量、可落實的角度,可以每條畢業要求分解若干個用于評價其達成情況的指標點,將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進行關聯;其次,針對OBE課程教學大綱的要素、課程目標內容與表述進行詳細解讀,并給出了知識、能力目標表述的關鍵詞;接下來,針對課程教學改革,通過實際教學案例分享了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闡述了基于OBE的教學改革思路。最后,針對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從評價方法、個人與團隊能力評價、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等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講座結束后,胡教授與教師進行在線互動交流,針對老師提出的教學大綱的制定與實施、過程性考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核比例要求及機械制圖課程評價實施方案等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并提供了有效建議,現場老師認真學習,受益匪淺。最后曹愛霞副院長對此次報告進行總結發言,對胡教授的精彩講座表示了誠摯的謝意,她指出OBE理念下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的關聯度、教學大綱的制定及考核評價方式非常關鍵,通過學習胡教授的講座,使大家對于畢業要求指標點、課程、教學大綱、教學環節及考核評價整個體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為后期教學大綱的制定,課程教學實施環節及工程教育認證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希望老師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開展各項工作,真正將OBE理念落地。
本次論壇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深度,既有教育理念的引領,又有具體操作層面指導,對我校深入推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為做好我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物簡介:
天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焊接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焊接學會理事長。先后擔任天津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天津大學現代連接技術天津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弧焊電源及控制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天津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天津市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 項;承擔首批天津市各類基金項目5項,承擔橫向課題數十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第二完成人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發表科技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150余篇;已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0項,主編出版教材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