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智能制造學院邀請教育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級教學名師、山東大學孫康寧教授來校指導教學工作,校長助理、智能制造學院院長劉紀新、智能制造學院教學副院長曹愛霞及機械工程系主任孫維麗參加接待。
上午,孫教授先后參觀了博物館,智能制造學院實驗室及創新工作室,了解了我校的育人特色;參觀結束后,在智能制造學院會議室與學院領導和各系主任、骨干教師就教學成果獎申報、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以及專業認證等工作進行了深入座談,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參觀博物館
座談會現場
下午,孫教授為全校教師做《關于課程改革與教學成果獎申報》專題報告。報告由劉紀新院長主持,教學副院長曹愛霞、系主任、我校各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骨干教師共1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
孫教授做報告
孫康寧教授根據多年積累的教學、教改及課程建設經驗,從三個方面展開詳細介紹。在立德樹人與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孫教授談了自己對立德樹人與金課建設的理解與認識,并就如何把立德樹人教育潤物無聲地開展課程建設和教學研究進行了深入剖析,他引用多組案例,強調教學研究選題的重要性,并從選題時考慮的要素、研究內容和思路、創新點、工作基礎和預期成果等方面給出指導和建議;在新工科項目的研究與實踐方面,孫教授以自己主持的、入選首批教育部新工科項目“基于新工科的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知識、能力、實踐、創新一體化培養研究與實踐”項目為例,詳細介紹課程建設中的立德樹人框架構建、新形態課程建設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在教學成果獎申報的相關體會方面,孫教授結合他牽頭完成的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獎項目,從存在問題、解決思路及方法、創新點、推廣應用價值等方面,分享教學成果獎的凝練過程和申報教學成果獎的經驗體會。他鼓勵青年教師,教學項目研究周期長,要舍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同時項目也需要堅持、熱愛,要拿出做重大科研項目的精神來教學項目。最后,孫教授與青年教師針對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等內容展開了討論,認真為青年教師答疑解惑,語言生動詼諧,會場氣氛十分熱烈。
報告結束后,校長助理劉紀新代表學校向孫教授表示感謝,通過孫教授有深度又有廣度的報告,勉勵在座的各位教師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主動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聚焦專業、課程、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手段方法等核心要素,切實推進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促進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的良性互動,以更多、更優秀的教學成果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孫康寧教授介紹
孫康寧,山東大學教授,博導,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教育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工科基礎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生物醫用材料、納米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塑性成形新工藝等方面的教學與科學工作,致力于實踐教學和知識向能力轉化等方面的教育教學研究。從教 40 年來,先后承擔國家 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工科等國家級教學科研項目 20 余項,主持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精品課、精品資源共享課、視頻公開課、精品在線課程,發表教學科研論文 300 余篇,出版專著、國家級精品教材、國家和省部級規劃教材等 11 部。1993 年迄今,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 2、3 等獎各一項,教育部科技進步 1、2 等獎各一項,教育部自然科學 2 等獎一項,山東省及有關部委科技獎 10 余項。2018 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 1 等獎一項、2014 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 2 等獎兩項,2000 年以來先后獲得山東省教學成果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