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引導學院廣大師生黨員發揚抗美援朝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家國情懷,激發爭先創優熱情,10月23日下午,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舉辦了“觀影守初心,弘揚愛國情”主題黨日活動。觀影后,大家紛紛表示,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鍛造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要永葆信仰之魂,堅定共產黨人的政治追求,以更好的狀態、更高的標準、更實的作風,展現全院師生的使命與擔當。現將各黨支部推薦的觀后感編輯刊發,供學習交流。
孫維麗
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第二教師黨支部
2021年國慶月,電影《長津湖》上映,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組織全體黨員觀看,開展了一次“觀影守初心,弘揚愛國情”的主題黨日活動。
電影《長津湖》講述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某部穿插七連參加長津湖戰役的過程,總時長3小時,通篇展現了人民軍隊熾烈的愛國情懷、對黨和人民的無比忠誠,生動詮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整部電影中令人感動的情節很多,一一記錄一遍。
電影開篇就用簡潔的篇幅和生動的情節告訴觀眾,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在家休假的連長伍千里接到命令立即歸隊,本已復員的指導員梅生長途騎車終于與集結北上的隊伍會合,領袖之子毛岸英堅決要奔赴前線戰場……為了保家衛國,為了捍衛和平,中國軍人別無選擇,流血犧牲也在所不辭。影片中,風景如畫的魚米之鄉浙江湖州、攝人心魄巍峨莊嚴的萬里長城,與美軍飛機濫炸下的邊陲城市安東形成強烈反差。絕不能讓戰火燒到祖國大地,不能讓敵人奪走我們的土地,不能讓敵人剝奪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影片借梅生的話說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的心聲:“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
今天的和平幸福是用無數先烈的艱難險阻換來的,回顧歷史,中美的差距之大是今天很多孩子無法想象的。正如電影《長津湖》所反映的,志愿軍第9兵團的武器裝備與美海軍陸戰第1師差距甚大。美海軍陸戰第1師約2.5萬人,下轄3個陸戰團、1個陸戰炮兵團,并在作戰時加強大批炮兵、裝甲兵、工程兵等,可直接得到1個陸戰航空兵聯隊的空中支援。而志愿軍第9兵團是緊急入朝,他們從溫暖的華東地區進入冰天雪地、極度嚴寒的蓋馬高原,戰地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山區,一無村莊二無糧食,很難就地補給,隨身攜帶的糧食為了防空也往往不能燒熟,有時把好不容易煮熟的土豆送到陣地上很快就會凍成冰塊,沒有熱水喝只能吃冰雪。然而他們始終保持高昂的戰斗意志,爬冰臥雪,克服衣著單薄、糧彈缺乏、凍傷減員嚴重等難以想象的困難,打敗了美軍王牌部隊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創造了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戰爭奇跡。
《長津湖》拍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客觀真實地再現了現代戰爭的殘酷無情,更生動詮釋了志愿軍一往無前的戰斗精神、血性膽魄,讓人看了熱血沸騰、心潮澎湃。《長津湖》拍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膽識!志愿軍取勝靠的是發揚自己的優長專找敵人的弱點來打,靠的是勇敢加戰術、勇敢加智慧。
志愿軍的流血犧牲、無私奉獻,換來了今天的山河無恙、家國安寧。《長津湖》讓觀眾在大氣磅礴、悲壯深情的敘事中,深刻體悟當年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作出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重大決策的高瞻遠矚,深刻感受志愿軍指戰員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國責任。
生逢盛世,我們享受著新時代的和平陽光,書寫著新時代的奮斗華章。電影《長津湖》應運而生,值得慶賀。我們相信,新時代一定會孕育更多像《長津湖》這樣寫正史、頌正義、揚正氣的優秀作品。
王元凱
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第一教師黨支部
今天,學院組織了愛國主義觀影活動,觀看了電影《長津湖》,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于“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于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愿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愿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
長津湖戰役是整個抗美援朝戰役中其中一個縮影,現實戰役中比電影中更為殘酷,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國家強大,人民才能幸福,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勿忘過去,珍惜今天,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羅文良
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學生黨支部
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夾著笑聲和眼淚看到了最后。戰爭無疑是慘烈的,但是身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早已模糊了對戰爭的概念,忘記了在人類文明綿延了幾千年的歷史中,只有近-兩百年的和平。
即使路途遙遠條件艱苦, 一聲令下還是義無反顧整裝待發, 一個個戰士眼里堅毅的眼神最令人動容。裝備技術的落后并不能讓戰士膽怯懦弱,面對槍林彈雨也阻擋不了向前沖的決心。回家探親的伍千里,一道命令就上了戰場,看到父母的眼神,心都要碎了。將士奔赴朝鮮戰場,登上火車前的一幕。肅然起敬。多么強大的信念。國家有召,我輩必應。”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 一道命令就上了戰場,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轟炸降臨仍然返回拿圖紙。為救同伴把背部留給了敵人的槍彈,雷公帶著標識彈開車引開敵軍的火力,看到雷公被炸得血肉模糊,他說“好疼,疼死我了,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 沒辦法去體會那樣的疼痛是多少級別的,他們鐵骨錚錚,他們信念堅定,他們保家衛國。"這仗, 我們不打,就是下一代打”他們用他們的肩,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撐起了一片天。最后一人堅定得抱著炸藥包沖向坦克,都為了同一個目標:誓死捍衛中國領土。
影片在敘述歷史,在直抒回憶,雖電影不及現實的十分之一,但這些歷史與回憶在70年后的我們眼中卻成為無盡閃爍的光榮和自愧不如的羞愧。感謝先輩們用鮮血守衛的土地打下的幸福,中國也如他們所愿強大得生存著沒有戰爭,何其幸運生于華夏。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于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先輩用血肉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的影響,對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先輩們長眠于歷史的長河,那號角之聲已經消失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不可能在我們心中消散,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世界發出的聲音。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
安琪
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學生黨支部
今天,學院組織觀看了“長津湖”,將近三個小時愣是一分鐘都不想錯過。看完電影久久沒有平復。
在電影院里剛開始是不適應電影里炮火聲的。看到鮮血流淌,我從這部電影里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槍林彈雨,而我們正坐在椅子上享受著的是前人帶給我們的盛世安寧。看到雷公被炸的血肉模糊,他說:“好疼,我疼。長津湖零下三十度,我轉過頭問身邊看電影的朋友,“零下三十度有多冷? ”我得不到答案。因為那些堅守在雪地里零下三十度一動不動為了不被敵人發現的也是人,同樣也是筋骨鑄造。
“這仗,我們不打,就是下一代人打。”他們用他們的肩,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撐起了一片天,而如今的中國,盛世正如他們所愿,國富民強。看完整部電影,我很慶幸能夠生活在這個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也很感恩那些為了下一代能夠不用在生活在戰爭痛苦中而英勇作戰的戰士們。很喜歡影片中的一句話“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是這份信念撐起志愿軍戰士英勇奔赴前線的決心,也正是因為這份信念,才換來了現如今的和諧社會。
看完電影走出電影院,傍晚七點半,聳立的高樓燈火通明,路燈兩旁掛滿了鮮紅的五星紅旗。《長津湖》沒有續集,這安寧繁華就是他的續集。
我想,我們新一代的青年一定也要擔起我們該有的責任,不忘歷史,牢記初心。
紀杰
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學生黨支部
今天,參加了學院組織的黨史學習教育,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抗美援朝中的著名戰役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的戰役。此戰創造了美國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記錄,迫使美國王牌部隊經受的有史以來路程最長遠的退卻,敗退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地區。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為停戰談判奠定了基礎,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
我們先是被作品的制作感慨,祖國的強大,能讓我們坐在這里看到前輩為了祖國的安定與繁榮的努力,如果沒有革命先烈的不怕犧牲,不怕流血。
看到梅生飽含淚水哽咽地坐在坦克上說;“我們把該打的仗打了,我們的后代就不用打了。”這句話令在場的觀眾流出了感動的淚水。是呀如果沒有他們,試想一下,我們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在戰爭中饑寒交迫,在戰爭中流離失所,失去自己最親愛的人。伍萬里問打多少人才是英雄。毛岸英說只要上戰場就是英雄。為了祖國的安定,出國作戰你就是我們的英雄。面對實力相差甚遠的美軍,一聲令下,千千萬萬中國軍人就奔赴戰場,在硝煙戰爭紛飛的時候,他們不懼怕,勇于向前。為了守護他們身后的盛世中華。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激勵著新一代大步前進。而作為未來祖國的建設者,我們應目光所至皆華夏,五星閃耀皆信仰,努力做到“付吾輩之韶華,耀吾輩之中華”!
“山河雖無恙,吾輩當自強。”身為新一代的我們,應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也愿新一代的我們,不負韶華,共鑄鼎盛山河,譜寫時代榮光!
李易珂
智能制造學院黨總支學生黨支部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今天,我們一起觀看了電影《長津湖》,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家園有多美好,戰爭就有多猙獰。父母有多慈愛,敵人就有多兇殘。
影片開頭一片靜謐,一山一水,一粥一飯,只言片語,勝過萬語千言,這都與后來的戰爭形成了鮮明對比。影片中,伍百里、伍千里、伍萬里……伍氏三兄弟前赴后繼奔赴疆場。百、千、萬,這是無數中華兒女的一個縮影。大哥伍百里沙場捐軀,二哥五千里捧著一抔骨灰還鄉,三弟伍萬里打的一手好水漂。江南水鄉的小家棲身于漁舟之上。伍千里的軍哨聲驚動了滿船的鸕鶿。家園是靜美的,父母是沉默的。面對長子的捐軀,父母痛心而又堅忍。鮮血換來了和平,他們分到了土地,他們計劃蓋新房子,未來令人憧憬。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入侵朝鮮,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平靜再次被打破。于是,好兒郎再度上戰場。
我對抗美援朝最初的印象,是小時候姥姥教我的歌::雄赳赳,氣昂昂, 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 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國)野心狼! 雄赳赳,氣昂昂, 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 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我不是軍迷,對那段歷史知道得也有限,僅僅從家里長輩零星幾句“一口炒面一口雪”窺探到幾分。
銘記歷史的用意也遠不止于過去,70年前的仗我們在冰天雪地里打完了,70年后的電影里,背景中再二再三的朗讀報道、橫幅標語、石頭碑刻上橫豎都寫著“一定要收復臺灣”。從北走到南,從黑走到白,萬里從軍且憑一句不讓家里的兩畝三分地,我輩仍需努力。
《長津湖》讓我如此感慨如斯,因為它拍攝的不是一戰、二戰那些遠離我們的戰場,而是我們熟悉的面孔,一個個還和我們一樣風華正茂的中國小伙,他來自浙江,他來自山東,他的父親母親打魚為生,他想念著上海家里的囡囡,他操著一口東北腔,他至死還唱著《沂蒙山小調》……彭總、宋司令的指揮決策,毛岸英的爭分奪秒搶救地圖,伍千里、余從戎的近身肉搏,雷睢生的炮排壓制,平河的遠程狙擊,梅生的外語、算數在敵后運籌帷幄,伍萬里從一個新兵蛋子破殼成為合格的戰士,從一路上看見祖國歲月靜好的壯麗河山到眼看著跟自己同齡的少年還沒抵達戰場就成了殘骸,從開始拿槍指哥哥、用彈殼砸雷公時的調皮任性到真正面對死亡威脅時第一次殺敵……七連的人沒有如何說教他,他自己眼見的生與死、血與火、美與丑足夠他從最淺白的殺20個敵人就是英雄理解到什么是戰爭,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的祖國和我生長的地方。全天下的英雄兒女共有一份守護之心,這是片中毛岸英的臺詞所明示的,而全天下的父母,無論是在小船上默默注視流淚,還是在雪地里來回踱步,也是一樣的。兒子出發,父親在門口目送;兒子犧牲,從室內視角透過玻璃窗看見父親停頓的背影。將偉人在父子間屬于“人”的一面展露出來,相視一眼星點淚澤就溫軟了血肉。不只伍萬里一個人問過,可劉秘書終究沒有名字,沒有從何而來,只有筆記上殘留的幾句話。
電影拍出了戰爭的殘酷,但現實永遠更殘酷。在我看完電影以后迫不及待搜索相關史料時,我看到一個個生還老兵的口述,是他們永難抹平的創傷。
撫今追昔,長津湖里,異國他鄉,又奔流著多少中華兒女的英雄血。穿越七十多年時光,我們也需要一部電影,翻山過海,來為英雄招魂。
歷史
往往比電影情節更殘酷
沒有你們用生命堅守
就沒有我們的現在
請放心
這盛世如您所愿
山河已無恙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