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看到一個很火的話題——2023年的高考報名開始了,距離2022年高考結束已經過去了140天,22屆考生釋懷了嗎?
釋懷了嗎
已經踏入大學的同學們釋懷了嗎?與高考和解了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關注該話題的大部分網友,透露自己其實從未釋懷。或許是因為“史詩級”難度的數學新高考一卷,或許是因為語文突然間少了的三道選擇題,又或許是因為出現了各種意外情況造成的失誤……
甚至除了22屆考生外,不乏對當年高考懷有遺憾的“過來人”
就像那位網友說的一樣,高考考好了,可能成為我們的勛章,而高考沒有考好,則可能成為我們難以釋懷難以和解的創傷。
為什么無法釋懷?
曾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高考;如今,我們也把高考分數看作是前18年努力的唯一成果。
在我們的想象里,高考考的分數不一樣,自己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而失去了理想的分數、理想的大學就像是失去了我們理想的人生。
其實大家都一樣,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不夠通透甚至不夠理智.我們時常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害怕原本自己規劃好的、未來憧憬的生活因為這這場考試而崩塌、不復存在。家長、學校、社會、甚至是我們自己都把高考看作是人生的一等大事,高考在我們的心里如此重要,失敗了能不可怕嗎?又哪能那么容易釋懷呢?
無法釋懷會怎樣?
沉浸在幻想中,我們也無法抹去事實。
一直難以釋懷,情緒一點點的堆積,會讓我們一直沉溺于幻想過去甚至去幻想“如果我的高中能重來一次”“假如我能回到高三備考那段時間”。這會使我們無法接納自己,難以適應大學生活,買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沉溺于回憶是懲罰,懲罰不往前走的人。
如何釋懷并與高考和解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高考對我們真的很重要;高考的成敗對我們未來的人生確實有很大的影響。
但高考不理想、所選擇的院校專業不理想并不意味著我們這18年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那些真正成就我們自己的,是這些年來我們所積累的知識、所歷練出來的能力與開闊了的眼界。
我們如何釋懷,又如何與高考和解?
“學會為自己負責”。未來人生漫長,我愿意站出來為我過去的不努力、過去做錯的選擇負責,好的壞的都是我的。
“向前看”。本篇所謂的“與高考和解”“對高考釋懷”,無非也是在與自己和解、與過去和解,不再執著于過去的失誤,要知道,列車不會在一個地方停太久,它永遠是不斷向前的。
如果你覺得高考決定了你的命運,不妨問一下自己:難道你要用未來余生的幾十年為你高中的不努力、考場上的失誤、沒有填報好的志愿買單嗎?
如果有一刻你覺得:那還是不要了吧。
也許從這一刻開始,那場考試就決定不了你的命運了。
其實對于已經高考之后的人,相信靠高決定命運這句話無非是在“勝者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敗者自怨自艾覺得做什么都么急用”。因此不妨找找其他能夠讓自己變好的路徑。
多看書、多學習。此處的學習不再被狹隘的定義為書本上的學習、教科書上的知識,利用閑暇時光,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拓寬知識面和眼見。或者說你也可以選擇考研上岸甚至是轉專業,來彌補自己曾經的遺憾、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
你要知道,高考只是人生眾多考試中的一場,它的成敗不足以決定你的一生,未來的幾十年,你還有無限的可能性,人類是自證預言的動物,你相信,它有一天就會發生。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寫在最后
--學長學姐有話說
“遺憾是人生常態,遺憾沒能把握機會,遺憾沒能
在那段時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拼搏,我們既然無
法回到過去,就要把握好現在,在大學四年繼續
努力,何嘗不是對曾經遺憾的一種補償呢?”
“曾經也把高考成績看的無比重要,甚至覺得這
場考試砸了我的人生就已經毀掉了,可是在大學里
我遇到了超級哇塞的舍友;社團面試成功的那一刻
歡呼雀躍;在協會里投入了很多精力,也得到了滿
滿的回報。或許是之前的我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
出乎意料的,我現在很充實很開心,也不再那么執著
的相信兩年前那場考試可以決定我的命運。”
“排隊做核酸刷到正在經歷高中的他們,他們風華
正茂青春氣息氛圍滿滿,恍惚間我好像在視頻里看到了我自己,對,那是十六歲的我那時候興致盎然說著我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看看這個世界,前方工作人員突然喊了一句“往前走往前走”我關上視頻往前走了”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