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青島氣溫已經降到零下,為了能夠持續開展研學活動,青島黃海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將研學活動搬進了小學課堂。2023年11月30日,研學志愿者走進青島西海岸新區朝陽小學,兵分4路,針對四年級學生4個班級共計100余人進行了“啟迪心智、遇見未來,撒下科技的種子”研學活動。本次研學活動包括機器人科普、3D打印科普兩部分內容。
研學內容之一,機器人科普。
研學志愿者帶著智能機器人來到班級,借助制作精美的講解PPT,從認識機器人家族、認識智能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結構、課堂實踐設計動作幾個方面展開了科普。通過研學志愿者深入淺出的講解,使研學小學生們了解了神秘的智能機器人的組成、工作原理、編程初步知識,對機器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互動環節,研學志愿者針對講解內容設置問題搶答,答對的研學者上臺參與機器人的操作。學生們爭先恐后回答問題,現場氣氛熱烈。研學者親自體驗了遙控機器人進行動作、機器人搬運資源塊等。最后研學志愿者和研學小學生共同欣賞了機器人跳舞《我和我的祖國》,在幼小心靈撒下科技種子的同時,對他們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研學內容之二,3D打印科普。
3D打印技術對小學生來說比較神秘,打印的小物件也比較有吸引力。研學志愿者們帶著提前打印好的精美小物件,憑著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借助3D打印物件,為研學小學生們講解3D打印技術的成型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領域、對未來將會產生的影響等。研學志愿者通過互動環節,調動現場氣氛,學生們參與互動并贏得了精美的小禮品。通過活動,學生們對3D打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同時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埋下了科技的種子。
科技改變生活,科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碩果,學生們在研學過程中悉心觀察,積極提問探究。理論與動手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智能機器人相關知識和原理,了解3D打印產品成型原理、為人類生活會帶來的改變。通過本次研學活動,提升了研學學生的創新科技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思維,日后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該校學生、教師、領導對本次研學活動的組織和產生的效果表示非常滿意,已與研學志愿者約定下一次的研學活動。
近幾年來,智能制造學院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大實踐教學和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力度,以切實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科技創新服務于專業建設,打造了創新創業基地,不斷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搭建了廣闊的平臺。同時,在專業集群建設中,發揮獨特優勢和專業特長,加強對周邊鄉鎮、高校、中小學等進行家電維修、科學普及、研學活動等社會服務,受到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