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辦學效益,促進學術交流,給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創造條件,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空間,學院實行實驗室開放工作。為加強管理,特制定本辦法。
一、基本要求
1.學院各類實驗室要充分挖掘人、財、物、信息等資源潛力,采取有效措施對師生開放。在保證教學、科研需要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實驗室可按有關規定向社會開放。
2.實驗室開放的對象、范圍應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及實驗室功能、條件確定。有條件的實驗室要面向全校師生全面開放。
3.開放實驗的時間要滿足師生實驗和技能訓練的要求,讓實驗者在時間上有一定的選擇余地。一般可采用預約開放、階段開放、定期開放等。
4.開放實驗的內容應根據教學任務安排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確定,包括課內選修的設計性、綜合性、研究性實驗;課外研究性學習、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等科技活動實驗。提倡學生自擬實驗課題,鼓勵學生把實驗探索與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快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創造條件實現網上預約、網上預習、網上虛擬實驗等輔助實驗教學和智能化管理,拓展實驗室開放空間。
6.要建立健全開放實驗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嚴格開放實驗教學考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二、組織與管理
1.學院根據教學功能和實驗條件,建立健全適合本單位實際的實驗室開放制度和管理辦法,并認真組織實施。
2.實驗室應將本室開放的對象、范圍、時間、內容和具體組織實施辦法等向師生公布,為開放實驗教學提供優良服務。
3.實驗室應根據實驗需要做好實驗準備工作,配備指導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學生實驗前必須做好預習,閱讀與實驗內容有關的文獻資料,準備好實驗方案。
4.在實驗教學和研究過程中,指導教師應注意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探索精神、科學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督促學生按時提交實驗報告或論文等,并做好實驗室開放記錄。
三、保障機制
1.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經費投入。學院優先申報開放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
2.合理設置實驗室教學和實驗室管理工作崗位,保證實驗室開放的實際需要。
3.建立健全開放實驗教學考核激勵機制,合理核算開放實驗教學工作量,在崗位津貼、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傾斜。
4.優先安排實驗教學人員進修、培訓,組織交流、學習,提高實驗室隊伍自身素養,加強實驗隊伍建設。
四、開放實驗室對學生的要求
1.學生進入開放實驗室要進行預約,以便于指導老師和工作人員提前做好準備。
2.學生進入開放實驗室前應查閱與實驗室內容有關的文獻資料,準備好實驗實施方案,并與指導老師討論交流,做好實驗準備工作。
3.學生進入實驗室,必須嚴格遵守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損壞儀器的要按學校有關規定處理。
4.增強安全意識,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人身及儀器設備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