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新動能、新藍海、新格局,是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主旋律。青島黃海學院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緊跟汽車產業發展的腳步,積極推進傳統汽車專業向新能源汽車專業的轉變。
2017年青島黃海學院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申報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正式獲批,并于2018年開始招生。為提升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專業建設水平,12月26日上午,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與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共商專業建設發展和校企合作事宜。
參加座談會人員有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中國鋰電新能源產業高峰論壇組委會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丁潔,中國電池網市場與戰略合作中心主任、鋰電“達沃斯”副秘書長耿茜茜,青島悟本正奇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申美玲,招商銀行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路支行副行長尹健,青島黃海學院校長助理/教務處處長郭啟連,財務處副處長陳傳照,招生辦公室副主任蘇毅,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副院長曹愛霞、孫豐鑫以及汽車教研室和船電教研室全體教師。

座談會上,于清教闡述了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形勢和現狀。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焦點是智慧能源(新能源+物聯網),目前市場主流電池有幾大類,一類是鉛酸蓄電池,主要用于汽車、摩托車等啟動用電;一類是鋰電池,主要應用于“3C”消費電子和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還有諸如燃料電池等。鋰電池目前有兩大路線,即三元材料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其中磷酸鐵鋰電池應用比較廣泛,主要應用于純電動客車、通訊儲能、光伏儲能等,其優點是高溫性能和安全性好,循環壽命長,缺點是能量密度低,低溫穩定性差;而三元鋰電池優點是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長,但耐高溫性差。
于清教表示,七年來,我們憑借自身的行業資源和平臺優勢,通過中國電池網、我愛電車網、能源財經網等媒體平臺提供高效而專業的價值資訊、精準而權威的行業數據、報告以及大量來自現場和一線調研的鮮活報道;通過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等打造高端平臺和核心資源圈,讓企業家們第一時間把握趨勢與商機,強強聯合;通過北京稀旺投資為產業并購提供價值核心資源,助力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通過鋰電“達沃斯”論壇,我們搭建起了國內外技術和市場應用交流橋梁,促進了中外企業跨國聯盟與合作……當前,清潔能源助推綠色經濟發展,動力與儲能改變能源結構,智能制造提升產品品質,這是一個大轉型的時期,我們遇上了最好的時代,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儲能、智能制造等行業缺乏專業人才,國內大學院校開設此類專業課程較少,致使行業持續發展缺乏后勁,缺乏核心專業人才儲備成為行業一大痛點。
于清教分析了與青島黃海學院合作的五個結合點:一是建立互訪制度,邀請國內外新能源知名學者、專家到青島黃海學院進行講座和授課,協調安排青島黃海學院教師到知名新能源企業和高校學習和交流;二是到相關新能源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觀、調研;三是青島黃海學院師生參與鋰電“達沃斯”組委會、中國電池網等主辦的新能源高峰論壇和展覽會;四是協調、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實習就業,提升師生實踐能力等,為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輸入儲備人才等;五是山東省、青島市周邊新能源企業參觀見習。

青島黃海學院校長助理郭啟連簡單的介紹了學院的辦學情況;曹愛霞副院長介紹了交通與船舶工程學院汽車專業的發展和未來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規劃;孫豐鑫副院長主要介紹了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及企業合作的情況;財務處副處長陳傳照具體地談了青島黃海學院與中國電池網、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等平臺的合作切入點。

會后,于清教一行人參觀了學院的汽車專業實驗室,于清教對學院實驗室建設取得的初步成果表示贊揚,同時也提出與企業共同建設新能源實驗室、研發中心的計劃。

通過本次新能源專業建設和校企合作座談會的召開,青島黃海學院與中國電池網、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等相關資源平臺加強了聯系,初步達成了互相幫助、共同發展的合作意向,為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建設提供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