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2日,機電工程學院黨支部第一黨小組在組長王培芹同志的帶領下,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第三部分:“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總方略—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組長王培芹同志介紹,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首次明確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兩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黨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寫入奮斗目標為起點,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全面依法治國,在全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部署全面從嚴治黨。步步循序,層層漸進。可見,“四個全面”重大戰略思想,并非“出身”數月的新興理論,而是運籌帷幄之中、一以貫之的治國理政之大能力與大智慧。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同志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命題,立即在全國上下、國內國外引發強烈反響和廣泛熱議。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國夢的關系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正在進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將來完成時,是到2020年要完成的任務、實現的目標。假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不能如期完成、目標不能如期實現,那末,中國夢的實現就會被延遲。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條件和基礎。
實現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動一個領域的改革,而是要調和推動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著力解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影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各種突出矛盾和題目,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努力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不但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巨大推動作用,而且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實現中國夢:全面依法治國是支持。從深遠歷史意義看,全面依法治國著眼于解決法治與人治的關系題目,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法治與人治的關系題目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題目,也是世界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題目。不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要實現現代化,都必須經過法治國家建設這個坎。從世界近現代史看,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經濟社會比較發達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與人治關系的。法治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斟酌,是一件為長遠發展謀、為子孫萬代計的大事。它的深遠歷史意義就在于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法治保障。
實現中國夢:全面從嚴治黨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大力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獲得明顯成效。假如對其經驗和做法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嚴?。?嚴?已成為黨的建設的新常態,體現在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等各個方面。事實證明,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治黨全面了、從嚴了,我們黨就堅強有力。黨堅強有力,人民群眾就會團結聚集在黨的四周,我們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新情勢下,只要我們全面從嚴治黨,使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就可以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全面從嚴治黨,不但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起著政治保證、組織保證作用,而且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所在。
“四個全面”所涉問題皆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之關鍵與核心。它不僅是理論創新成果,更是中國治國理政總體框架走向成熟的標志。
機電工程學院黨支部
2016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