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黃海學院后勤保障部基本情況
一、前言
后勤保障部在董事會、校黨委、校行政堅強領導下,各兄弟部門的協同支持下,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堅持以“問題、目標、過程、結果”為導向,踐行“服務為本、責任至上,打造師生滿意后勤”工作理念,深化“品牌、質量、標準、責任”“四個意識”,后勤全體干部員工凝心聚力、真抓實干、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及時回應師生重大關切,扎實推進了后勤制度建設、文化建設、基礎條件建設、學習生活條件改善、服務保障民生等系列工作,“平安、宜學、如家、美麗”校園建設成效顯著,師生服務滿意度顯著提高,后勤治理體系不斷優化,后勤服務業務社會化穩步推進,運行效益穩步增長,不斷滿足廣大師生日益增長的美好校園生活需求,全校師生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明顯增強,師生滿意度顯著提高,為日常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助力了學校高質量發展。
二、歷史沿革
1996年7月學校建校,為做好后勤工作,成立了總務科。隨著辦學規模擴大,分校區的設立,為加強各校區間后勤工作的行政管理,1998年3月成了立總務處。
2011年10月,在學校推進職能部門定編定崗定員工作背景下,為適應學校后勤服務與管理需求,總務處更名為后勤服務處。自1996年建校以來,后勤保障機構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2001年前的中職階段,當時的后勤保障處于簡易維修、做做飯、發發辦公用品的粗獷式狀態,其后勤管理理念模糊,管理手段原始。2002年進入高職階段,這對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后勤服務與管理亟待規范,時值緊要之際,又遇后勤管理人員更替頻繁,2005年重新選派了后勤管理人員。此后,后勤規模逐漸擴大,后勤管理日趨嚴密。2011年,學校晉升為本科院校階段,至此,學院后勤已擁有資產、水電、飲食、綠化、衛生、節能、校區物業和校舍維修隊與塑鋼車間等11個業務科室,負有近2萬師生的水電保障、校園環境、物資供應、衛生保潔、公益勞動和衣食住行保障職責,肩負著校舍維修、塑鋼制作創收任務。隨著學校辦學層次提高,伴之而來的是服務與管理的升級。數年來,學院后勤服務處注重建章立制,實施制度管人,制度處事。
2011年以來,實施目標管理量化考核管理模式,使后勤服務管理水平和能力日漸提升,在注重管理的同時更注重育人,與此同時,其文化底蘊也逐漸形成。
2017年至今,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學校順利通過本科合格評估,學校辦學規模逐年擴大,辦學水平越來越高、上級部門對高校教育評估、考核越來越嚴格、廣大師生日益增長的美好校園學習生活需求對后勤服務與保障的期望值越來越高等原因,后勤服務保障工作將面臨巨大考驗,無論是校園環境、居住條件、基礎設施配套及教學設備投入,還是師生在校期間的各項服務體驗等方面均將面臨著更高、更好、更便捷的服務要求,面臨著傳統的后勤服務保障模式能難滿足目前學校發展需要。2018年初學校進行了大部制改革,后勤服務處作為學校大部制改革的首個試點單位順利進行改革,成立了后勤保障部。
國家進入新時代,教育進入新時期,學校進入了新發展階段。2018年3月,學校為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進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加快推進學校轉型發展和自我創新發展步伐,激發和釋放發展活力,優化學校治理結構和治理體系,學校進行了大部制改革。后勤被列為學校大部制改革的首個試點單位。同年3月,在原后勤服務處的基礎上整合了經營管理部、招標辦、人才公寓建設項目部、實驗室設備管理處、綠化中心6個部門職能,組建后勤保障部。同年11月,學校再次進行整合資源,精簡機構,推動職能部門大部制改革,經學校研究,再次對后勤保障職責范圍進行調整擴充,將原校綜合辦公室的行政服務科、學生處宿管科、體育教學部場館管理中心、安全保衛處(掛靠)等4個職能部門業務納入了后勤保障部統一管理范圍,完成了后勤大部制改革,形成 “大后勤、大職能、大系統、大保障、大服務”的運行格局。
隨著學校機構不斷優化調整,2019年、2020年,公寓服務中心、安全保衛處相繼劃歸學生工作部。2022年4月為整合資源,優化機構,提高工作效能,建立組織關系清晰、職責明確、配置合理、精簡高效的后勤管理機制,將質量管控中心、物業中心客服職能合并至綜合事務中心,撤銷質控中心建制,將餐廳、超市等飲食管理職能從經管中心剝離,組建餐飲服務中心,將工程中心裝修改造業務劃歸基建中心,基礎修繕業務劃歸物業中心,撤銷工程中心建制。2023年2月學校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校園規劃建設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成立了校園規劃建設部,將后勤基建中心業務職能及人員劃規到了校園規劃建設部。
目前后勤保障部下設綜合事務中心、經管中心、招采中心、餐飲中心、物業中心、綠化中心、資產中心等7個職能中心。業務涵蓋了資產管理與物資供應、招標采購與設備維保、招商合作與產業經營管理、衛生防疫與食品安全管理、物業管理與服務、教職工公寓管理、校園綠化、公務接待服務車餐宿服務、體育場館運營及管理等職能。
后勤大部制的實施,資源得以有效整合,決策、協調和服務效率大幅度提升,管理與服務權責更加明晰,運行機制更加通暢,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有效提升,得到了廣大師生一致好評。
后勤大部制改革是新時期學校深化內部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后勤保障率先實施大部制,先行先試,勇于自我革新,走在學校改革的前列,在后勤體制改革中具有重要意義。后勤大部制改革不單單是為了減員增效,優化后勤隊伍結構,實施后勤人員分類管理,更重要的是順應新時期學校快速發展要求,為師生提供“優質、高效、便捷、規范”的服務,逐步實現后勤產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發展目標,為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后勤保障部的成立是是校領導審時度勢,順應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和新時代發展要求,滿足學校不斷發展壯大的需要,是進一步深化內部改革,精簡機構,整合職能,提高運行效能,實施人員分類管理,按教學規律辦學,按照市場規律提供后勤服務,切實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師生滿意度和幸福感做出的重大決策。可以說后勤保障部自成立之日起就賦予了特殊的使命。
改革后的后勤保障部按照“三育人”、“三全育人”的指導思想,堅持以“問題、目標、結果”為導向,以“服務為本、責任至上,打造師生滿意后勤”為理念,秉承“忠誠、肯干、廉潔、有為”八字方針,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加強內涵建設,深化“品牌、質量、標準、責任”“四個意識”,踐行“優質、高效、便捷、規范,服務無止境,服務無感知”的理念,調動各方資源積極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礎條件,服務保障民生,提高經濟效益,推動后勤社會化改革,不斷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廣大師生日益增長的美好校園生活需求,全校師生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明顯增強,師生滿意度顯著提高,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和學校建設“百年黃海,千年大學”的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一)部門名稱演變及員工職數變化
隨著學校的發展,學校后勤保障機構名稱經歷了4次更名:
1996年7月至1998年3月,總務科,在職員工從1人發展到5人;
1998年3月至2011年10月,總務處,在職員工從5人發展到40余人;
2011年10月至2018年3月,后勤服務處,在職員工從40余人發展到80余人,臨時勞務者25人;
2018年3月2023年2月,后勤保障部,在職員工從80余人發展到150余人,臨時勞務者70余人。
2018年11月12日,安全保衛處掛靠后勤保障部(公寓服務中心劃歸安全處);
2019年09月12日,公寓服務中心劃歸學生工作部;
2020年11月13日,安全保衛處掛靠學生工作部;
2023年2月7日,后勤基建中心劃歸校園規劃建設部;
2023年2月至今,后勤保障部,在職員工125人,臨時勞務者80余人。
(二)辦公地點變遷
1996年7月至1998年3月,開發區車家嶺總校平房;
1998年3月至2004年7月,靈山衛總校(靈山衛第三紡織廠)平房;
2004年7月至2012年4月,原行政辦公樓(現8號樓)一樓 、食堂科三樓;
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文苑餐廳南樓三樓、四樓;
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原靈山衛中學餐廳平房;
2020年8月至今,原行政辦公樓(現8號樓改成招待樓)一樓、三樓。
(三)歷任領導
1996年7月至1997年3月,總務科,科長:戚文章;
1997年3月至1997年7月,總務科,科長:劉建才;
1997年7月至1998年10月,總務科,科長:丁德華;
1998年10月至1999年4月,總務處,主任:王緒德,副主任:丁德華;
1999年4月至1999年9月,總務處,副主任:丁德華;
1999年9月至1999年11月,總務處,主任:孫祥德, 副主任:丁德華;
1999年11月至2000年3月,總務處,副主任:丁德華;
2000年3月至2002年1月,總務處,主任:楊進甫, 副主任:丁德華;
2002年1月至2002年7月,總務處,主任:王榮立, 副主任:丁德華;
2002年7月至2002年10月,總務處,副主任:丁德華;
2002年10月至2005年3月,總務處,主任:李新義,副主任:丁德華;
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總務處,主任:孔凡軍, 副主任:丁德華;
2005年8月至2011年6月,總務處,主任:殷錫賢,分管領導:陳玉水;
2011年6月至2018年3月,后勤服務處,處長:殷錫賢,分管領導:陳玉水;
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后勤保障部,部長:殷錫賢,副部長:崔明明,部長助理:楊健,分管領導:陳玉水;
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后勤保障部,總監:殷錫賢,部長:崔明明,副部長:李云貴、楊健;
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后勤保障部,總監:殷錫賢,部長:崔明明,副部長:李云貴、楊健、張永軍;
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后勤保障部,總監:殷錫賢,部長:崔明明,副部長:李云貴、楊健;
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后勤保障部,總監:殷錫賢,部長:崔明明,副部長:李云貴、楊健,部長助理:王振剛;
2020年8月至2020年11月,后勤保障部,總監:殷錫賢,部長:崔明明,副部長:李云貴、楊健,部長助理:王振剛、李公民;
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后勤保障部,總監:殷錫賢,部長:崔明明,副部長:楊健、張永軍(兼),部長助理:王振剛、李公民;
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后勤保障部,部長:崔明明,副部長:楊健、張永軍(兼)、劉松芝,部長助理:王振剛、李公民。
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后勤保障部,部長:崔明明,副部長:楊健、劉松芝、崔久崗,部長助理:王振剛、李公民。
2022年7月2023年2月,后勤保障部,部長:崔明明,常務副部長:崔久崗,副部長:楊健、劉松芝,部長助理:王振剛、李公民。
2023年2月至今,后勤保障部,常務副部長:崔久崗,副部長:楊健、劉松芝,部長助理:王振剛、李公民;分管領導:井傳學。
(四)內設機構變動
1996年至1998年,車家嶺總校設立總務科,同時為岔河、新街口、大夏莊分校區提供后勤保障服務;
1998年至2003年7月,總務處下設伙房、開水房、澡堂、保衛、小賣店、衛生室、電焊室、掛具車間(塑鋼車間);
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總務處下設物管科、膳食科、維修科、塑鋼車間,各分校設總務科;
2006年4月至2011年10月,總務處下設物管科、食堂科、維修科、綠化科、塑鋼車間、實訓中心總務科、華東校區總務科等7個科室;
2011年10月至2018年3月,后勤服務處下設辦公室、衛生工作組、節能工作組、資產科、水電管理科、綠化科、飲食管理中心、維修隊、塑鋼車間、實訓中心總務科、華東物業、膠南物業等12個科室;
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后勤保障部下設綜合事務管理中心、經營管理中心、招采中心、工程中心、物業中心、綠化中心、資產管理中心、基建中心等8個職能中心,并在綜合事務管理中心下設后勤一站式服務中心和督察工作組;
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后勤保障部下設綜合事務管理中心、經營管理中心、招采中心、工程中心、物業中心、綠化中心、資產管理中心、基建中心、質量管控中心等9個中心,安全保衛處掛靠后勤保障部;
2020年11月至2022年4月,后勤保障部下設綜合事務管理中心、經營管理中心、招采中心、工程中心、物業中心、綠化中心、資產管理中心、基建中心、質量管控中心等9個中心。
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后勤保障部下設綜合事務中心、經營管理中心、招采中心、物業中心、綠化中心、資產管理中心、基建中心、餐飲服務中心等8個中心。
2023年2月至今,后勤保障部下設綜合事務中心、經營管理中心、招采中心、物業中心、綠化中心、資產管理中心、餐飲服務中心等7個中心。
(五)制度建設
1996年至2005年總務科階段:制定了勞保用品發放標準、總務考勤管理規定、物資驗收入庫規定等,制度較少。
2005年至2011年總務處階段:建立了節能降耗管理制度、物品設施管理辦法、優勝炊事班管理辦法、學校資產管理辦法、公物賠償規定、物資入庫驗收流程、學生實訓廢舊物品處理辦法、兼職校產管理員管理制度等。
2011年至2018年后勤服務處階段:編制了《后勤管理與服務手冊》,制定了校舍管理辦法,物資拉運出門制度,物資以舊換新制度,資產配備標準規定,辦公用品配備標準規定,衛生勞保用品配備標準規定,房屋管理規定,汛期房屋校舍管理規定,各單位、各部門資產管理員工作職責及任職資格規定,物資倉庫管理條例,節能降耗管理辦法,校內駕校、快遞、食堂、理發店等產業經營業務管理規定,資產處置管理辦法,文體服裝管理規定,節能降耗工作考評獎勵辦法,后勤處違紀異常處罰條例,科室易發后遺癥克服辦法,管理崗、員工崗行為準則,后勤管理規矩等制度。
2018年至今后勤保障部階段:出臺了《后勤保障部關于加強工作紀律和工作作風建設的規定(后勤四十條)》《后勤各類服務業務辦理流程》《后勤保障部行政管理及運行秩序(規定)》《后勤網站及新媒體管理辦法》《后勤會議制度》《后勤服務回訪制度》《后勤保障部對口聯系院(部)制度》《后勤保障部日常考核細則及評分標準》《后勤首問負責制度》《后勤限時辦結制度》《后勤保障部績效考核辦法》《后勤員工獎懲管理條例》《后勤干部員工年度考核辦法》等40余項行政綜合類管理制度;系統編制了《后勤保障部部門崗位設置說明書》和《崗位說明書》;制定實施了《體育場館使用管理辦法》《體育館管理規定》《第一體育場管理規定》;制定實施了《學校公共設施維修管理規定》《空調使用管理規定》《工程施工原材料進場驗收規定》《維修材料管理規定》;建立了學校配電室、泵房動力設備及鍋爐房、電梯等特種設備檢查、維修維護管理制度;建立了物資采購申報、資產驗收、處置、調撥等26項資產管理制度,確保資產管理業務有序進行。為加強制度落實,設計完成后勤管理工具310余種,建立了“后勤常用管理工具庫”。
(六)文化建設
1996年至2005年總務科階段:后勤文化缺失。
2005年至2011年總務處階段:
服務理念:一切為了師生,為了一切師生,為了師生一切
工作理念:只言解決,不找借口
工作原則:該辦的事堅決辦——不拖;能辦的事主動辦——不等;難辦的事想法辦——不推
2011年至2018年后勤服務處階段:
工作主線:一切為了師生方便
工作精神:用心服務,爭創一流
工作理念:只言解決,不找借口
工作原則:該辦的事堅決辦——不拖;能辦的事主動辦——不等;難辦的事想法辦——不推
工作要求:眼勤、耳勤、口勤、手勤、腦勤;耐心、細心、用心,服務工作講求全身心;辦事有依據、工作有程序、過程有記錄、事后有反饋,產生優質、高效、標準、規范的效果
服務時效:任務完成時限制,服從指令講求執行力
服務態度:溫馨和諧,有求必應,迅速反應
服務目標:實施目標管理,注重過程考評,不斷提升師生服務滿意度
后勤4個力:雷厲風行的執行力,鍥而不舍的堅持力,刻苦自勵的意志力,精益求精的執著力
2018年至今后勤保障部階段:
結合前期已有的文化理念,總結凝練了后勤保障部“14114”文化:
1個服務宗旨:優質、高效、便捷、規范,服務無止境,服務無感知
4個服務意識:品牌意識,質量意識,標準意識,責任意識
1個后勤精神: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知難而上,勇往直前
1個后勤口號:奠基百年黃海,融聚你我激情,助推事業發展,服務師生需求
4個后勤力量:雷厲風行的執行力,鍥而不舍的堅持力,刻苦自勵的意志力,精益求精的執著力
2020年-2023年,為加強后勤文化建設,確立了“服務為本、責任至上,打造師生滿意后勤”的后勤工作理念和“不斷滿足廣大師生日益增長的對美好校園生活的需求,為學校快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后勤保障服務”的工作使命。同時,總結凝練了綜合事務處理335工作原則、334管理要求、“1234”倉管員總要求、“3412”倉管規范、“48字倉管方針”、“新生用品八級質量工作法”,制定實施了《改進工作方法、科學開展工作總要求》,修訂了《卓越執行力SOP 9步工作法》,引入4D管理、5S管理和釘釘子工作法、彈鋼琴工作法,提煉了資產中心、事務中心“理念、使命、愿景和價值觀”,明確了資產管理工作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工作理念、工作目標、管理范圍、管理任務等資產管理文化。
三、后勤保障部按照以下行政運行機制開展后勤服務及保障業務
(一)后勤保障部為學校系列行政職能部門之一,主要負責學校后勤保障與服務工作,業務范圍包含資產管理與物資供應、招標采購與設備維保、招商合作與產業經營管理、衛生防疫與食品安全管理、物業管理與服務、教職工公寓管理、校園綠化、公務接待服務車餐宿服務、體育場館運營及管理等職能。
(二)后勤保障部在董事會、校行政、校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部內行政運行實行部長負責制,分管副部長(助理)按照業務分工具體負責制,各中心業務運行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在分管部長領導下開展日常工作。
(三)后勤保障部行政運行秩序為科員對中心主任負責,中心主任對分管部長負責,分管副部長對部長負責,部長對學校負責的行政運行機制。
(四)安排布置工作要逐級進行,做到逐級請示匯報和傳達工作任務,避免越級請示或多頭請示,嚴格按照行政運行程序辦理業務。非特殊緊急情況嚴禁越級請示、指揮、布置、匯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