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訓:知行合一;
知:認識、理論、道德理念;
行:行為、實踐、道德踐履;
合一:知和行互相聯系互相配合,合而為一。
釋義:明代儒學集大成者王陽明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認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關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系。
“知行合一”作為我校校訓,旨在堅持知識和實踐并重,認識和實踐合一。堅持和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校風:惟德惟能,止于至善;
惟:維持,注重。德:道德品行;能:能力才干;
止:達到;至:最、極;善:完美的道德境界;
釋義:培養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人才,精益求精達到完美境界。

學風:博學、慎思、明辨、篤行;
博學:意為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上博取眾知,廣泛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慎思:意為審慎地詢問,慎重的思考。
明辨:意為明辨是非、明辨真假、去偽存真、去粗取精。
篤行:意為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地朝著“明辨”的目標和方向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釋義:《禮記·中庸》十九章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學慎思,名辨篤行”,源于儒家文化中的哲學思想,是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完美統一,是知與行的統一。指多方面、廣泛地學習各種知識,并認真的向人請教,慎重的進行思考,明確的分辨是非,誠心誠意地徹底實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