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時 間:3月28日 周一晚上18:40
地 點:資產管理科
參會人員:丁德華、宋偉莎、王錫聚、薛瑞山、王繼保
主持學習:王振剛
學習內容: 四書五經概況,《周易》-厚德載物學習
一、上期學習回顧
(一)、古代十大思想家
1、老子-中國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代表作品:《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提出了“自然無為”,“無為而治”的思想觀點。
2、孔子-中國古代最著名思想家-儒家創始人,代表作品:《論語》,他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3、孟子-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發揚人,代表作品:《孟子》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論”,重視養心,保養自己的心性。。在政治上,他提出了“王道仁政”、“民重于君”的學說,主張用“仁義”的思想治理國家。
4、莊子-中國古代道家學派的發揚人,代表作品:莊子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后,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5、墨子-中國古代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最重要的倫理和政治主張是“兼愛”,代表作品:《墨子》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被后世尊稱為“科圣”
6、荀子-中國古代著名的唯物論者,代表作品:《荀子》,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在政治思想上主張“禮治”與“法制”相結合,禮敬君子,法治小人。
7、韓非子-中國古代的法學大家,代表作品:《韓非子》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學術思想繼承了老子的“道”,但把道理解為事物發展的規律,發展了荀子的“性惡論”。韓非子的著作中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聞的成語:如,自相矛盾,諱疾忌醫,三人成虎等
8、晏子-中國古代著名的“民本”思想家,代表作品:《晏子春秋》。在君臣關系上,他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觀點,即君臣互補,取長補短,而非一味附和。他是一位無神論者,相信人民的力量,認為統治者應當親民愛民,采用“民本”的思想治理國家。
9、董仲舒-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春秋繁露》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主張,提出了“三綱五常”的思想觀點,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1]
10、朱熹-中國古代著名理學家,理學又稱道學,是以研究儒家經典的義理為宗旨的學說,即所謂義理之學。朱熹的學術思想繼承合發展了二程(程灝hao、程頤,兄弟兩個,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和北宋理學的奠基者)的思想,被后世稱為朱程理學。在知行問題上,提出“知先行后”,認為明白義理才能有所作為。代表作品:《四書章句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朱子讀書法”六條,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這是由朱熹的弟子對朱熹讀書法所作的集中概括。其中循序漸進,包括三層意思:一是讀書應該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顛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謹守之”;三是不可囫圇吞棗,急于求成。熟讀精思即是讀書既要熟讀成誦,又要精于思考。虛心涵泳中的“虛心”,是指讀書時要反復咀嚼,細心玩味。切己體察強調讀書必須要見之于自己的實際行動,要身體力行。著緊用力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是讀書必須抓緊時間,發憤忘食,反對悠悠然;二是必須精神抖擻,勇猛奮發,反對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強調讀書必須精神專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謂“持志”,就是要樹立遠大志向,并以頑強的毅力長期堅守。
(二)《道德經》經典名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老子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于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江海)。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于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么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本周學習經典
一、了解----國學典藏經典書籍-----四書五經注:儒家的四書五經,道家的道德經莊子,佛家的心經金剛經等經典著作,是中華文化的源頭。
四書:
《大學》《中庸》
《論語》《孟子》
注:四書出于儒家早期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又稱四子書
《大學》是相傳為孔子弟子曾參所做。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四書章句集注》是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于一體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學的名著,是封建社會最重要的經典著作,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一般認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孫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成了《四書》之一。
《論語》實際上是記載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嚴格來說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
五經:《詩經》《尚書》
《禮記》《周易》《春秋》
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經注疏》傳世。《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屬于《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四書五經》中的《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也稱《易》、《易經》,列儒家經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也有傳言時候是筮官,經多人完成。
《尚書》古時稱《書》、《書經》,至漢稱《尚書》。“尚”便是指“上”,“上古”,該書是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自堯舜到夏商周,跨越兩千余年歷史文獻。記載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2000余年。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的記錄,相傳為作者應是史官。《史記·孔子世家》為孔子編定。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頒布《焚書令》,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毀。漢代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漢代通行文字隸書寫的《尚書》,共28篇,人們稱之為今文《尚書》。西漢時期,相傳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墻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的,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經過孔子后人孔安國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書》多16篇。
《詩經》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史記·孔子世家》),據傳為孔子編定。《詩》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此書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各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后世影響深遠。
《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影響乃超出了《周禮》、《儀禮》。西漢宣帝漢武帝劉徹曾孫, 戾太子劉據之孫劉詢,在位時,漢代禮學家戴德、戴圣各自輯錄有一個選本,分別被后人稱為《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后者一般也簡稱《禮記》。《禮記》有兩種傳本,一種是戴德所編,有85篇,今存40篇,稱《大戴禮》;另一種,也便是我們現在所見的《禮記》,是戴德其侄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稱《小戴禮記》。
儒家經典之一 。系中國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本。西漢宣帝在位時,戴德、戴圣各自輯錄有一個選本,分別被后人稱為《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后者一般也簡稱《禮記》。《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1] 之一。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由孔子修訂而成。由于《春秋》的記事過于簡略,文字過于簡質,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詮釋之作相繼出現,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稱之為“傳”。其中魯國太史左丘明《春秋左氏傳》,齊國人公羊高《春秋公羊傳》,魯國谷梁赤《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列入儒家經典。現《春秋》原文一般合編入《左傳》作為“經”,《左傳》新增內容作為“傳”。
二、本周學習經典語句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
釋義: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處事,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奮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注:人應該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品德像大地一樣能容養萬物,容納百川。
成語啟示
人世沉浮如電光石火,盛衰起伏,變幻難測。如果你有天才,勤奮則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沒有天才,勤奮將使你贏得一切。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工作的人手中。推動世界前進的人并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奮、埋頭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資卓越、才華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論在哪一個行業都勤勤懇懇、勞作不息的人們。即使你身體有殘缺,即使你沒有過人的天資,即使別人看不起你。但是,只要你自強不息,就能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就能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厚德的三個方面
不積善不足以揚名;不積惡不足以毀身。只有厚德才能載物。
厚德,在事為兢業。不論干什么,你必須出色地完成你的本職工作,因為這是你取得社會回報的基礎。這個基礎是在為你自己墊基,不是在為他人幫忙。自已做事不認真,投機取巧,使奸耍乖,社會是不會承認你的。你的基礎沒打牢,怎么能蓋起高樓大廈?
厚德,在人為誠信。德者,得也。你善為眾人,眾人德你。一諾千金,眾人信孚,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財散人聚,共負荷天之衢he。
厚德之基在善舉,積善成德,積德成道。道之渾成,本于自然。自然之善,為無相布施,能為人利則為人利,不能為人利則亦不為人累。存善心,做善事,無相而善,是厚德的基礎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