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后勤改革 提升服務能力
--—蘭州大學后勤集團社會化改革紀實
車明雨 張國龍
蘭州大學后勤集團成立于2003年7月,是按照后勤社會化改革要求而組建的后勤實體。目前,共有職工1900余人,在編職工近200人,編外員工1700余人。下設13個部門,服務領域涵蓋餐飲服務、學生住宿、水電暖保障、校園及家屬區物業、零星修繕、幼兒教育、車輛運輸等。后勤集團始終堅持公益性投入與市場化運營相結合,不斷提升后勤服務質量、運行效率和保障能力,滿足教學科研和師生員工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為我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后勤保障。
一、牢固樹立保障意識,服務學校發展大局
蘭州大學作為國家布局在西北絲綢之路要津——甘肅的重點大學,其發展必然與當地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總體來看,西北地區比東部發達地區不論在經濟發展水平、還是思想認識能力上都有較大差距。所以,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蘭州大學,在全國高等教育格局中,肩負著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培養高級專門人才與發展科學、技術和文化的艱巨使命。
蘭州大學后勤集團的社會化改革也必然要與甘肅的省情和蘭大的校情相適應。2000年,我校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制定了《蘭州大學后勤改革方案》,明確了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總體目標。當年后勤系統就進行了體制改革,實現了“小機關、多實體”的管理模式,從此邁開了后勤改革的第一步。2003年7月,后勤改革進入了第二個階段,組建了(甲方)后勤管理機構和(乙方)后勤服務實體,實現了后勤從行政管理體系中的規范剝離,成立了后勤集團,按照企業化方式管理運營,實行甲、乙方管理模式。2005年2月,原蘭州醫學院后勤總公司并入蘭州大學后勤集團,合并組建的蘭州大學后勤集團繼續實行后勤黨委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
成立13年來,后勤集團始終秉承“三服務、三育人”的根本宗旨,牢固樹立保障意識和服務意識,無論在建設榆中新校區、迎接百年校慶等重要活動,還是在日常服務工作中,始終圍繞學校的重點工作,服務學校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后勤保障作用。在蘭州大學后勤集團,“后勤不后,服務為先”的觀念深入人心,從集團領導、中層干部到一線職工,都將保障與服務視為工作的第一要務。2014年設立了后勤服務“一站式服務大廳”,將水電暖收費、物業服務、維修調度、意見反饋等服務窗口集中,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以“耐心、細致、周到、便捷”為服務宗旨,精簡辦事流程,方便師生,獲得了極大的好評。集團尤其把與廣大學生群體息息相關的“食住行”服務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通過高質量的飯菜、舒適的住宿條件、安全精準的校車等細致貼心的服務來踐行“服務育人”的宗旨。可以說,蘭大后勤人既有西北人“訥于言,敏于行”的樸實風貌,更有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拳拳之心。
二、借鑒企業化管理模式,提高內部管理水平
(一)完善規章制度,建立管理考核體系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做到有章可循,規范管理,后勤集團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不斷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力爭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做到管理科學化,最終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切實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
在業務管理制度方面,建立覆蓋全部崗位的量化考核體系,制定了各項服務工作規范和流程,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推進精細化管理;堅持財務公開制度,每月分析財務狀況,以問題為導向,采取針對措施,確保服務與經營的平穩運行;建立總經理辦公會、黨政聯席會、黨委會制度,規范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提高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日常安全排查體系,增強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逐步梳理完善制度,進一步規范業務流程,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內控機制。
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堅持開展定編定崗,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對一般崗位職工實行“崗位聘任、競爭上崗”的年考核機制;對科級干部實行三年考核聘任和輪崗制度,完善員工考核、評價、獎勵以及工資增長機制,將員工的勞動報酬與工作表現緊密掛鉤;針對在編職工年齡老化等問題,集團積極向學校爭取政策,通過嚴格選拔,累計招聘100余名大學畢業生,2011年起,,成為后勤集團改革發展的管理骨干和技術力量。率先選聘14名管理能力強,業務技能突出的優秀人員充實到重要管理崗位,聘任主任助理10名、副主任4名,為集團的管理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也搭建了編外職工提升的平臺和通道,為集團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文化建設,增強集團凝聚力
近年來,集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進一步發揚“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服務教育、持續發展”的集團宗旨,不斷提升集團文化活動的內涵和效果。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春節團拜晚會、趣味運動會、球類比賽等文娛活動,增強員工凝聚力;舉辦“詩意年華、如歌后勤”經典詩歌朗誦會、美食節、美食隨手拍攝影展等文化活動;開展廚藝、綠化、保潔等業務技能比武活動,這些活動在進一步滿足職工精神文化層次需求的同時,也給職工提供了一個才藝展示的平臺。二是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員工所思、所想、所需、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幫扶”機制,每年為困難遺屬、特困職工、身患重大疾病的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建立常態化的幫扶機制,積極營造“尊重勞動,關愛職工”的良好氛圍。三是加強溝通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工會、黨支部、部(室、中心)、職代會作用,暢通職工訴求反映渠道,建立職工利益維護機制和訴求表達機制。
(三)重視財務管理,優化財務運行模式
一是細化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學校對集團實行會計委派制,嚴格落實學校和集團的各項財經制度。實行項目核算,將會計科目與業務項目緊密結合,細化核算內容。科學編制預算,嚴格執行預算項目收支,實施績效管理,集團與各中心簽訂年度經濟目標責任書,根據中心職能,制定相應的服務質量、安全責任、成本消耗、經營指標。強化過程管理,將績效管理貫穿整個業務流程,發現偏離及時修正。年終考核時依據目標完成情況,對應獎懲,充分調動集團上下的工作積極性。
二是轉變撥款方式,理順甲乙方關系。對校園物業、學生公寓物業由原來的預算撥款轉變為甲乙方購買物業服務的形式,根據服務內容和面積簽訂物業服務合同,明確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將物業服務逐步納入到市場競爭中,為物業服務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四)加強培訓宣傳,層層落實安全責任
后勤服務面廣、點多、安全責任重大,后勤安全也是一所高校安全工作的重點。集團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以責任落實,健全防范機制、培訓教育為抓手,為學校營造了良好安全環境。
一是每年與分管部門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安全責任,各部門將責任細化到校區、樓宇、崗位,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建立了一把手親自抓,分管副總協同管,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
二是建立健全《后勤集團日常安全工作排查與處置辦法》、《后勤集團安全及服務督查管理實施辦法》、《后勤集團各類應急預案》建立一套嚴密、完整、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安全防范體系。
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宣傳活動,通過組織消防安全講座、電工技能比武、維修工技能比武等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員工具備更多的安全常識和知識。
(五)開展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校園
自2008年開始,集團向學校申請對水電經費總額承包,節余經費用于節能改造。近年來,集團利用2000余萬元節能資金采取新措施、新技術不斷提升節能工作水平,節能工作得到了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萬家企業節能考核專家小組”的認可與肯定。
三、以公益和質量為目標,切實做好服務工作
(一)突出特色,提高餐飲服務質量
餐飲服務是高校后勤保障的重要環節,集團不斷增加食堂投入,改善條件,按照要求設置了操作臺、加工間,配有標準的淘菜池、浸泡池等。嚴格落實管理制度,緊緊圍繞學生健康成長的服務理念,加強過程監管,保證服務質量。
一是增加設施設備投入,提升就餐服務質量。學校在2008年、2010年先后新建了丹桂苑、新竹苑餐廳,后期投入近1600萬元改善基礎設施,增添設備。鋪設了蒸汽、天然氣管道,配備了切菜機、饅頭機等加工設備,初步實現了后堂從加工、制作到消毒冷藏等設備設施的不銹鋼化,就餐刷卡自動化,天燃氣能源清潔化。
二是健全食品安全制度,嚴格落實安全責任。為保障學校師生飲食安全,建立了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食品安全責任制,層層簽訂《安全責任協議》,嚴把采購、驗收、倉儲、加工、銷售等關鍵環節,嚴格消毒程序。對人員著裝、合格證明、留樣標準等,隨機進行抽查,真正為師生安心就餐提供保障。
三是堅持招標采購及詢價制度,降低原材料成本。建立市場價格考察機制,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深入市場詢價考察,及時掌握蔬菜、小額維修材料的市場價格。對大宗伙食原材料實行統一招標采購,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保障原材料質量。
四是實行自主經營,突出特色品種,彰顯服務亮點。在市場物價、人員成本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各食堂始終堅持“安全第一、服務師生、營養均衡、微利經營”的理念,保障學生食堂菜品豐富、味美價廉、營養均衡、師生認可。堅持為學生提供免費湯、低價菜,實行自主經營,以大眾化經營為主,兼顧特色品種,開設風味餐廳、夜餐,豐富就餐選擇,使學生得到更實惠和周到的服務。
2012年,丹桂苑餐廳被蘭州市食品藥品委員會授予食品放心消費企業(門店)稱號,2015年,學校食堂被評為“甘肅省高等學校標準化學生食堂”。
(二)以人為本,營造舒適的住宿環境
在學生公寓管理方面,集團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努力營造安全、衛生、文明、有序的住宿環境。
一是細化日常管理,確保住宿安全穩定。通過建立量化考核體系,細化衛生保潔標準,嚴格監督檢查。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夜間值班。堅持會客登記制度和大件物品出門登記制度,做到預防在先,確保公寓安全。
二是吸引學生參與,發揮“自我管理”作用。積極與校學生會組織成立公寓協管小組,主動吸引學生參與公寓管理,定期開展活動,涵蓋文明宿舍評比、公共衛生檢查、公寓文化建設、學生生活維權、消防安全教育、節能減排宣傳等活動內容。通過聯合開展各項活動,不僅加強了學生與管理員之間的溝通和理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動意識。
三是加強校內聯系,實現多部門協作共管。積極爭取學校政策支持,改善硬件設施,為學生提供更好服務。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投入大量資金,對學生宿舍家具進行更換,對宿舍和衛生間進行維修改造;安裝視頻監控和門禁系統。學校信息化辦公室將學生公寓管理納入“蘭州大學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學生住宿信息化管理。
四是完善服務設施,積極倡導人性化服務。從小處入手,不斷完善公寓服務設施,為學生著想,加強人性化服務。通過配備微波爐、電吹風插座,安裝開水器、晾衣架、自行車架、自助洗衣機等設施設備,有效提升了公寓樓內自助服務能力。
(三)保障有力,做好基礎性和輔助性服務工作
一是提升駕駛員作風,確保行車安全,為師生提供快捷舒適、安全可靠的交通運輸服務。通過成立安全技術組、每月安全例會、滿意度調查,強化駕駛員安全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定期開展“黨員示范車”等評比活動,努力打造運營高效、信譽良好的服務品牌。不斷加強成本核算,建立車輛節耗、能耗檔案,對車輛運營、駕駛員實行績效考核。
二是服務為先,安全、穩定保障全校物業、水、電運行。規范和完善維修、保潔、綠化程序,努力做好基礎性保障工作。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推進綠色校園建設。加強人員技能培訓,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
時至今日,蘭州大學后勤集團已建立了符合我校特點與需求的后勤保障體系,是一個集管理、服務、經營為一體的經濟實體。集團始終堅持“三服務、三育人”的宗旨,堅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服務教育、持續發展”的集團宗旨,發揚“從嚴務實、雷厲風行”的集團作風,弘揚“團結敬業、文明誠信”的集團精神;強調保障,強化服務,突出經營,通過不斷深化內部體制改革,從而不斷增強集團建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努力把后勤集團建設成學習型、服務型、節約型、效益型且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服務團體,為蘭州大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后勤集團]
(來源:《高校后勤研究》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