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和體育局辦公室
關于進一步做好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區體育發展中心,各學區教育服務中心,各鎮街道教育辦公室,各學校、幼兒園,局屬各單位,機關各科室:
秋冬季節是食品安全事故、傳染性疾病的高發期,也容易發生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關于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的通知》要求和會議決策部署,進一步做好當前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防控工作,維護師生身體健康,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強化責任意識,加強組織領導
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已列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項整治重點項目。近期,省、市、區相關部門正聯合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督查行動,各學校、幼兒園要切實增強做好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防控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狠抓重點環節,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要把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防控工作擺在學校、幼兒園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工作計劃,做好統籌安排。實施校(園)長負責制,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管理與傳染病防控相關制度,完善日常管理措施,加強平時對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督促檢查,杜絕食品安全事故和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二、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安全管理
(一)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各學校、幼兒園要制定有效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并熟悉處置過程。要認真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及月度自查,按照《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要求,嚴格管控食品原料采購、儲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留樣管理和用水衛生等關鍵環節,對查出的問題要整改到位。嚴格落實相關負責人陪餐制,每天不少于1名校(園)領導陪同學生就餐,陪餐記錄齊全。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公開食品進貨來源、飯菜價格、供餐單位等信息。建立完善校(園)長、家長委員會代表參與學校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制度。校(園)長要定期召開食品安全專題會議,確定一名食品安全監督員。學校、幼兒園食堂設施設備齊全、整潔,并正常使用,色標管理規范。食堂及周邊環境清潔,地面干凈無水。建立安全飲水管理制度,定期進行水質監測,保障師生的飲水安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嚴格落實食品原料索證索票及進貨查驗登記制度。采用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供餐的,要把食品安全作為遴選供餐單位的重要標準,與供餐單位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嚴格落實食堂幫廚或委托經營單位的準入和退出機制,以招標等方式公開選擇優質餐飲單位。
(二)規范食品安全經營行為。各學校、幼兒園食堂要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且在有限期內,不得超范圍經營。嚴格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培訓證方可上崗,每學期培訓1次以上。設專職食品安全管理員,持有效健康證、培訓證,并在餐廳醒目位置公示。實行大宗物品統一集中采購,學校、幼兒園食堂禁止采購和使用無食品標簽、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及超過保質期的米、面、油等食品原料和食品,仔細查驗供貨者的食品經營許可證等合格證明文件;嚴禁儲存、使用亞硝酸鹽等非食用物質加工食品。
(三)推進食品安全共監共治。全面推行“明廚亮灶”,實行陽光操作和透明化管理,實現食品制作實時監控,公開食品加工制作過程,自覺接受學生及家長監督;10月底前全區各學校、幼兒園食堂視頻監控設備安裝要全覆蓋、無死角,并能正常運行,尤其是各級各類幼兒園明廚亮灶覆蓋率要達到100%;鼓勵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對學校、幼兒園食堂和供餐單位進行可視化監督。大力開展食品安全進校園活動,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科學知識,提升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全面開展食品安全“五個一”活動,即每學期舉辦一次知識講座、寫一篇作文、辦一塊板報、開展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設置一塊溫馨提示牌。加大對學校、幼兒園及周邊食品經營單位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按照《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及《青島市中小學生營養餐管理規范》要求,配置一名專兼職營養師,科學制定食譜。各學校、幼兒園要配合市場監管等部門對學校周邊和托管場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加強宣傳引導,防止學生校外就餐引發食品安全事故。
三、落實防控措施,提高防病能力
各學校、幼兒園要按照《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規范(2017 版)》《關于進一步加強秋冬季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疾控函〔2019〕764號)的要求,完善學校、幼兒園傳染病防控工作長效機制,加強重點校(園)、重點部位、重點人群的防控措施,扎實做好流感、諾如病毒感染、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控工作。
(一)落實晨檢制度。各學校、幼兒園要切實發揮校醫、保健教師的作用,貫徹落實學生晨午檢、因病缺勤病因追蹤與登記、預防接種證查驗等制度,切實把好學生入校入園關。對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治、早隔離。學生、幼兒得了流感等傳染病,要主動隔離,不要到校(園)上課,中小學校和教師要做好補習工作。
(二)做好公共環境衛生工作。在全面開展校園清潔衛生的基礎上,重點對教室、圖書館、食堂、宿舍、廁所、校車等場所進行清掃和清理,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防止傳染病病原的滋生。加強教學、生活場所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寄宿生被褥要勤換洗、勤在陽光下曝曬或提醒學生家長及時更換。已經發現病例的學校、幼兒園,要在衛生部門和疾控機構的指導下對教室、宿舍、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毒,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三)加強體育工作,增強學生體質。加強體育鍛煉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措施。中小學要開足體育課時,上好體育課,組織好體育大課間和課外體育活動,要通過布置家庭體育作業,切實動員和引導學生家長帶動和督促學生在家期間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戶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確保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鍛煉或戶外活動,培養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增強機體抵抗力。幼兒園要保證每天不少于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并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安排適度適量的運動負荷量,季節交替時要堅持戶外活動,同時引導家長積極帶領幼兒參加各項體育活動,以增強幼兒體質,養成鍛煉的習慣。
四、加強健康教育,增強防病意識
各學校、幼兒園要以踐行健康中國行動為契機,按照《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結合本單位秋冬季重點傳染病疫情形勢,加大健康教育力度,通過廣播、網絡、學校宣傳欄和黑板報等形式,廣泛開展食品安全及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讓學生掌握相關預防知識,樹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自我防護意識。幼兒園要加強幼兒良好飲食習慣和個人衛生習慣的培養,充分利用微信群、學校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和幼兒家長宣傳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及預防傳染病的相關知識和要求,呼吁家長關注學生和幼兒的健康狀況,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配合學校和幼兒園做好患病學生、幼兒的隨訪管理工作,積極營造關注學生和幼兒健康的社會氛圍,形成人人關注健康、人人踐行健康理念的良好局面。
五、加強應急處置,提高防范意識
各學校、幼兒園要做好食品安全及傳染病疫情風險管理,做好校園食品安全及傳染病疫情風險監控與報告工作,認真落實學校、幼兒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一旦發生聚集性疫情,要按照《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程序妥善處置,并逐級上報教育和體育局、市場監管局、衛生健康等部門;發現傳染病患者和疑似傳染病患者,要在衛生部門指導下開展排查,按照《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要求,及時向屬地衛生和教育行政部門報告,最大限度降低突發事件的影響。教育部門要會同衛生和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傳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防控協同機制,定期開展風險排查,督促整改隱患和風險,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和傳染病傳播風險,保障廣大師生健康。
六、加強督查整改,推動責任落實
各學區服務中心、教育辦要積極與轄區內衛生、市場監管部門溝通,加強對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督查和指導,嚴格落實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工作責任。學校、幼兒園要完善臺賬及檔案資料。
近期,區教育和體育局聯合衛生、市場監管等部門對各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及傳染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包括公共環境衛生、食品安全、飲用水安全、結核病防控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檢查,對衛生、市場監管部門及第三方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檢查提出的安全隱患,各學校、幼兒園要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整改,并將整改情況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及時上報相關科室,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全力避免發生校園傳染病疫情和食品安全事故。
附件:1.學校食堂現場檢查表
2.秋冬季節學校傳染病防控知識
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和體育局辦公室
2019年10月29日
附件1
食堂現場檢查表
單位名稱: 年 月 日
序號
|
檢查內容
|
是否符合
|
問題描述或情況說明
|
1
|
是否開展食品安全隱患自查,并整改到位。
|
□是□否
|
|
2
|
是否落實季度檢查制度,檢查到位發現問題,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
|
□是□否
|
|
3
|
是否對前期檢查提出整改意見,并對落實情況進行再檢查
|
□是□否
|
|
4
|
實行量化分級管理制度,且量化等級B級以上
|
□是□否
|
|
5
|
是否落實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實行校長負責制,建立以校長為學校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分管校長是學校食品安全具體責任人的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機構
|
□是□否
|
|
6
|
是否學校(校區)主要負責人親自參加檢查和督查
|
□是□否
|
|
7
|
是否校務會對食品安全問題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校長參加,每學期不少于1次
|
□是□否
|
|
8
|
是否學校(校區)主要負責人親自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情況進行檢查,每學期不少于1次
|
□是□否
|
|
9
|
是否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開制度,公開食品進貨來源、供餐單位等信息。
|
□是□否
|
|
10
|
是否建立完善中小學和幼兒園家長委員會代表參與學校食品安全例行檢查等制度。
|
□是□否
|
|
11
|
是否嚴格落實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相關產品的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制度。
|
□是□否
|
|
12
|
是否食品添加劑實行了“五專兩公開”
|
□是□否
|
|
13
|
是否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且在有效期內。
|
□是□否
|
|
14
|
是否有超范圍經營問題。
|
□是□否
|
|
15
|
是否有過期食品、“三無”食品。
|
□是□否
|
|
16
|
是否學校食堂內及周邊環境清潔,場所布局合理。
|
□是□否
|
|
17
|
是否設施設備齊全可正常使用,有滿足需要的清洗、消毒和保潔設施。
|
□是□否
|
|
18
|
是否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的要求加工制作食品
|
□是□否
|
|
19
|
從業人員是否有健康證明,且在有效期內。每學期培訓一次以上。
|
□是□否
|
|
20
|
是否有專職食品管理員,并持有效健康證和培訓證
|
□是□否
|
|
21
|
是否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食品留樣,做好留樣記錄
|
□是□否
|
|
22
|
是否嚴禁儲存、使用亞硝酸鹽等非食用物質加工食品
|
□是□否
|
|
23
|
是否按規定上報食品安全事故信息。
|
□是□否
|
|
24
|
是否建設“明廚亮灶”。
|
□是□否
|
|
25
|
是否啟動“五個一”活動。
|
□是□否
|
|
26
|
是否制定實際有效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并熟悉處置過程
|
□是□否
|
|
附件2
秋冬季節學校傳染病防控知識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性呼吸道傳染病,經空氣飛沫傳播,一般表現為急性發病、發熱(可達39~40℃),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顏面潮紅、結膜充血等癥狀,有時也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無并發癥患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發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癥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嬰幼兒、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出現肺炎等嚴重并發癥,預后較差。
主要預防措施: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經濟、有效措施,流感疫苗全年均可接種,最佳接種時間為9-12月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盡量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不共用毛巾手帕等;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場所的空氣流通,及日常環境消毒工作;避免與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觸,探視患者應戴口罩,探視后應采取洗手等防護措施;在流感高發期,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的場所,確需前往的外出時盡量佩戴口罩。
二、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腹瀉,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等特點,是引起非細菌性腹瀉暴發的主要病因。諾如病毒感染性強,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全年均可發生感染,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主要發生在秋冬季,易在學校、幼兒園等處引起集體暴發。潛伏期多在24-48小時,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感染者發病突然,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兒童患者嘔吐普遍。諾如病毒抗體沒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尤其是沒有長期免疫保護作用,極易造成反復感染。
主要防治措施: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減少到校外的餐廳就餐,特別是無證無照的街邊小店。學校發現吐、瀉患者要做到早隔離、早治療,防止發生群體性感染。在處理嘔吐物時也要戴上口罩,并及時使用含氯漂白劑等消毒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表面,預防病從口入。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病原體有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16型。每年夏季是手足口病高發季節,部分地區還會出現秋冬季小高峰。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同一兒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腸道病毒而出現多次發病。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皰疹液、糞便,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飲具等物品進行傳播。
主要預防措施: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如:進食前、如廁后、處理嘔吐物或更換尿布后應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并將紙巾丟至垃圾桶;勿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湯匙等。需清洗和消毒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過的玩具或其他物品、以及經常觸碰的物品、家具和廁所,可用高溫(>56℃)、漂白粉或紫外線照射進行消毒,75%的酒精不能滅活腸道病毒。避免密切接觸手足口病患兒。感染手足口病后要進行隔離治療,患兒在皮疹水泡干涸前不應上學或參加聚會活動,以避免傳播疾病。若病原體為腸道病毒71型,患兒應在家自行隔離更長時間,直至皮疹水泡干涸后2周。
四、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又稱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其主要病原體為腸道病毒70型和柯薩奇病毒A組24型變種,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該病。發病后2周內傳染性最強。該病潛伏期一般為12-48小時,最長可達6天。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屬于自限性疾病,預后良好。該病全年均可發病,多見于夏秋季,各年齡組人群均可發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傳染性極強,傳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導致流行或暴發。
主要預防措施:在疾病暴發或流行季節,學校應落實晨午檢制度,做好個人預防,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共用毛巾臉盆等個人生活用品;
對患者接觸過的物品應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開水澆燙;患者病后7~10天內,應盡量居家治療休息,減少公共場所活動。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臨床特征為腮腺腫大,也可侵犯睪丸、卵巢、中樞神經系統,發生嚴重并發癥。我省流腮發病呈雙峰分布,每年11月至次年1月、4-7月為發病高峰。專家提示,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發病人群為托幼兒童和學生,學校、托幼機構易發生流行,假期結束、學校開學時,尤其要高度關注,應采取有效預防措施。
主要預防措施:適齡兒童應及時接種含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成分的疫苗,如麻腮風疫苗;平常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房間或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患腮腺炎后要進行隔離治療,隔離期限一般應從發病始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約3周;被患者污染的飲食用具應煮沸消毒。
六、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為主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為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等。該病流行于夏秋季,兒童發病率較高,近年來局部地區成人發病呈增加趨勢。乙腦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動物(如豬、牛等家畜和鴨、雞等家禽)或人受感染后出現病毒血癥,是本病的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為通過蚊子叮咬而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以隱性感染最為常見,感染后可獲持久免疫力。
主要防治措施:及時接種乙腦疫苗,提高易感者的免疫力,是預防乙腦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校園環境中注意滅蚊和消滅蚊蟲孳生地,如不能保證徹底滅蚊,房間內則要有有效的防蚊設施;外出時注意防止蚊蟲叮咬;對早期發現的乙腦病例,應早診、早治,以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