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伴隨著這首耳熟能詳的歌聲。昨日,“雷鋒班”第24任副班長徐銘晨和“雷鋒班”戰士張豐偉以及濟南軍區的部分官兵為青島黃海學院2011級近6000名新生進行軍訓。
“雷鋒班”戰士和新生同齡
“我今年剛22歲,和帶的這批大一新生年齡差不多,只是我們的身份不同。我是軍人,他們還是校園里的學生。”昨日,“雷鋒班”副班長徐銘晨告訴記者,他當兵多年了,雖然沒有上過大學,但是能夠到雷鋒生前所在團服役,這是他一輩子的自豪。
“我沒上過大學,很羨慕這些大學生,但通過給這些新生軍訓,我發現部分學生確實不能吃苦,站在太陽底下還不到半個小時就叫苦連天,我嚴厲說他們幾句,就有人開始哭鼻子。”對此,徐銘晨有些無奈,他希望通過這次軍訓,能讓同學們體會不怕吃苦,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也希望他們能將“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雷鋒精神更好地融入到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90后”好多不知“雷鋒班”
記者隨機詢問了十多名參加軍訓的大一新生。“知道雷鋒嗎?”,得到了同樣的回答:“知道。”“我不僅知道‘雷鋒班’,還知道‘黃繼光’連,因為我父親就是一名光榮的軍人。”黃海學院交通與船舶學院的大一新生顏世鵬說,他在軍人家庭中長大,夢想就是畢業后能夠投身軍營,報效祖國。能和“雷鋒班”的戰士這么近距離接觸,他感覺每天精神都很亢奮。
對于“雷鋒班”,更多的“90后”新生坦言并不了解。“我以前只知道雷鋒,并不知道‘雷鋒班’,進入黃海學院參加軍訓才知道‘雷鋒班’的事跡。”該院建筑工程學院大一新生時曉彬說,“雷鋒班”的教官很嚴厲,對待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大家認真完成,班里的女生開始還抱怨。“我們也知道教官是為了我們好,雖然訓練時比較嚴厲,但是私下和我們非常要好,打成一片。”時曉彬說。
“高中時,聽政治老師講過雷鋒的事跡,他樂于助人,不怕吃苦。”黃海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大一新生宗西營告訴記者,在前年的學雷鋒紀念日前后,他所在的高中還組織過去敬老院給孤寡老人梳頭、擦玻璃,但他認為,有些“作秀”的成分,做好事應該天天堅持,而不是只選擇一天。
學院將設雷鋒紀念館
“雷鋒精神永不過時,在新時代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養、有知識的人,擁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也是在弘揚一種雷鋒精神。”“雷鋒班”第24任副班長徐銘晨說,其實學習“雷鋒精神”非常簡單,從日常的小事做起,比如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讓座,愛崗敬業干一行愛一行。“雷鋒精神”是來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有著新的意義。
“學院通過開展這種主題鮮明、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黃海學院黨委書記馮宜明告訴記者,新學期開學后,學院還將設立雷鋒紀念館,豎立雷鋒塑像,同時舉行“雷鋒講壇青島分壇開講儀式”,扎扎實實地把學雷鋒活動搞下去。
(記者劉海龍通訊員俞方平攝影報道)
相關鏈接
雷鋒班,1963年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沈陽軍區工兵某運輸連某班為“雷鋒班”。雷鋒班始終走在學雷鋒的前列,是一個人人稱模范、年年當先進的光榮集體。
青島新聞網:http://edu.qingdaonews.com/content/2011-08/30/content_8922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