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因大學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推行所帶來的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2013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將達到700多萬人的新高,其中山東省就占52萬人之多,就業人數持續增多。再加上當前全球經濟復蘇趨緩,下行風險加大,在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加大的同時,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這預示著2013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將更加復雜、更加嚴峻。
黃海學院積極響應中央“要把大學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的首位”的號召,把本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保障視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結合目前所面臨的就業形勢和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特點,經過近幾年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條“以制度保障和服務保障為兩翼”的適合本校實際行之有效的應屆畢業生“就業保障”之路,為本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工程插上了保駕護航的雙翼。
在制度保障上
(一)學校加強領導,建立完善的畢業生就業工作體系,成立 專門的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認真落實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
(二)逐步健全一系列的畢業生就業規章制度體系,推動畢業生就業工作深入發展。通過轉移畢業生就業工作重心,充分發揮各系主體作用。并建立就業工作激勵機制,調動全員關注就業、參與就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強隊伍建設,改善工作條件,構建就業工作保障體系。
(四)實行人性化的“回訪制”和“召回制”。校就業指導中心按照制度規定形成了信息發布→雙選會→面試→送受聘學生上崗→回訪→反饋工作程序和對因非主觀原因,而不適應工作崗位的學生召其返校,進行短期再培訓和心理調適,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打造黃海學院誠信就業的品牌。
在服務保障上,學校強化服務,加強指導,開展了一些圍繞學生所需的畢業生就業工作:
(一)就業指導由末端指導轉變為全程指導,幫助學生確立就業目標,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積極自主創業”的理念,改變就業觀念,不斷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二)探索建立開放式的就業信息平臺,廣集用人信息,依托校園網絡平臺,為畢業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就業服務信息。
(三)針對特困家庭畢業生實施“一對一幫困”的就業援助工作。
(四)積極開展創業教育。通過“創業大賽”,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創業。制定創業幫扶辦法,推動和激勵畢業生創業。籌建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利用中華儒商總會等企業家的愛心捐助為資金來源,幫助大學生創業。
(五)學校在踐行 “知行合一”、“惟德惟能,至于至善”教育理念基礎上,努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開展實訓教學、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黃海學院三大特色教學,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有效規避了許多用人單位反映的高校畢業生動手能力欠缺等問題。
學院服務保障工作的開展,大大提高了畢業生在做好職業規劃、做好職業測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找準求職方式諸方面能力,為就業前準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2013屆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但相信在黃海學院就業制度保障和服務保障建設兩翼并舉下,積極改革創新,扎實工作,畢業生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好職前的自我提升,依然可以順利地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
新浪網鏈接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30606/163015722431.shtml
鳳凰網鏈接地址: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30606/8112523.shtml